•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三个突破年”系列报道之十五
    佳木斯 提升服务软实力 助企发展开新局

    □丁超 本报记者 刘大泳

    日前,在佳木斯市汤原县振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折弯车间,德国进口设备正有节奏地运转着,为窦氏木业加工金属部件。这场“技术联姻”源于包联干部、汤原县政府副县长白玉石的一次走访。他发现窦氏木业在金属折弯工艺上的短板后,便带着振华机械的设备参数图往返于两家企业,促成了这场合作。如今,振华机械新增的订单台账里,窦氏木业的项目清晰在列,而窦氏木业的成本核算表上,折弯工序的费用也大幅下降了。

    这样由包联干部搭起的“共赢桥”,在佳木斯市的企业间正不断延伸。三级包联机制如同一把金钥匙,正打开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机制创新织密全链条包联“一张网”

    在鹤立镇敬老院中医康复项目建设现场,推土机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项目负责人董恩合感慨道:“从立项到开工,‘项目管家’团队45天就办好了,比预期提前了两个月开工建设。”鹤立镇镇长王发勇带领的帮办小组像链条一样,衔接起多个部门的审批流程,将施工许可办理时间压缩了70%以上。这种“一对一”定制服务,正是佳木斯“23456”工作法的生动体现。

    如何让服务企业不再“雨过地皮湿”?佳木斯以三级包联体系为骨架,创新“23456”工作法。建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包联工作专班,实行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领导包联机制,将包联工作与经济运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4项重点工作有机融合,落实定期走访、收集问题诉求、集中会办转办、加强宣传推广、构建包联服务企业长效机制等5项工作,以及建立政策、金融、服务、人才、创新、考核等6项工作机制,像经纬线一样织密了服务网络。

    24个行业专班按“一产业一图谱”精准绘制招商地图,用动态更新的“四个清单”精细管理,推动服务从“一对一包联”向“全产业链赋能”跃升。942名干部包联3302户企业,问题办结率与企业满意度双双达到100%,包联机制真正成了锤炼务实高效作风的“炼钢炉”。

    靶向攻坚锻造产业升级“硬引擎”

    桦川县经济开发区会议室里,包联干部朱云鹤正为黑龙江大地酒业的融资方案忙碌着。这家白酒企业曾因1000万元资金缺口濒临停产,朱云鹤主动协调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第一时间组织银行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拿到资金后,企业迅速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如今省内外订单激增10万份,酒香飘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佳木斯,这样精准解决企业难题的例子屡见不鲜。24个产业专班化身“链长”,在各产业领域发力:佳电股份通过包联对接工信部项目,22种产品跻身国家“能效之星”,主氦风机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在数字经济领域,包联干部化身为“云服务导购”,带领2527户企业拥抱工业互联网,使佳木斯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接入企业数位居全省第二。当冬梅大豆扩产项目奠基时,项目负责人指着“包联+招商”作战图赞叹:“干部利用AI搜索捕捉线索的能力真厉害。”

    效能革命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

    夏日傍晚,退休教师李建国推着孙子在同江市金色嘉苑小区楼下散步。谁能想到,三个月前这里还被五辆“僵尸车”占据。包联干部、银川乡政法委员王新元联合社区、派出所和业委会召开现场会,从交警大队调取档案,发动楼长逐户询问,最终让五辆“僵尸车”全部移走。如今,小区不仅规划了新的停车位,还建立了“红色议事厅”和“夜间恳谈会”,让小区治理中的难题有了长效的解决路径。

    这种从服务企业延伸到服务民生的做法,彰显了佳木斯包联机制的温度。针对普田种业等企业的用工难问题,佳木斯市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企”专项行动,通过“点单式”培训为80户企业输送劳动力2805人次。2024年,全市共破解企业难题2367个,1.12亿元周转金在278户企业间高效流转且回收率达100%。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干部们将“办公桌”搬到车间、地头的务实行动。

    服务提质当好企业贴心“店小二”

    在汤原县黑龙江谱华威乳业集团有限公司,驻企服务专员董单伟用专业能力体现着为企服务的实效。他累计为企业设计奶粉配方255个,其中184个实现批量生产,不仅有力提升了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更带动企业增收1500万元。这一鲜活事例,正是汤原县持续实施驻企服务专员制度的生动缩影。汤原县坚持“企业需求、专业对口、管理服务、共促共进”原则,选派36名专业干部深入20家重点企业,以“蹲点包扶、驻企服务”方式,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65个。

    从汤原县的驻企专员到全市范围内的干部进企行动,包联一线的工作机制正成为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试金石”,推动为企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佳木斯市三级包联体系如同密布的毛细血管,将政策养分输送到城市肌体的每个细胞,将能力作风建设转化为服务发展的实效。他们正以“严细实快”作风,在东北振兴的画卷上绘就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