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大庆钻探:一线生产的“毫米级”安全哲学

    6月22日,在大庆钻探30145钻井队现场,队长汪庆辉拿着钢卷尺从天车滑轮边缘垂下,最终落在井口锁紧装置上。“7.8毫米,注意大钩偏移距,超过10毫米就有可能造成隐患。”这是他当天第三次测量大钩偏移距,每偏移1毫米,汪庆辉都会及时提醒避免造成井斜隐患。

    技术员刘明泉、副队长马冰、队长汪庆辉(左至右)三人记录泥浆比重

    在外部市场推行精益化管理过程中,全员单井核算机制的落地实施,使安全生产成为市场拓展的核心竞争力——任何安全事故都将直接阻碍业务延伸。30145钻井队施工的静59-241井钻井平台位于辽河油田沈67区块,作为服务甲方的战略支点,其安全平稳运行是保障地质目标高效达成的关键基石。

    大庆钻探人人讲安全,个个查隐患。在30145钻井队驻地,安全账本上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2025年全队完成钻井进尺2万米,无安全事故发生……

    队里技术人员讨论安全生产施工方案

    这看似简单的记录背后,藏着大庆钻探队伍的安全密码。队长汪庆辉仔细翻看着值班记录册,其中“毫米级异常栏”用红笔标注着“泵压波动0.3MPa”“大钩偏移15毫米”“指重表指针回零误差0.2吨”等数据。某班次因漏记转盘转速0.5转/分钟的波动,导致下一班次未及时调整参数,此后台账增加“数据链追溯”栏,要求每项异常必须关联前后30分钟的参数曲线。

    安全意识的根植,始于日常的“肌肉记忆”。30145钻井队创新实施“影子培训法”:新员工必须连续30天跟随带班干部,记录每个操作步骤的安全要点。“90后”钻工景元忠的培训笔记上,密密麻麻标注着钻压120kN、转盘转速110转/分钟、泵压14MPa等参数。这种近乎严苛的训练,让该队初到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时,便创下了该采油厂近两年来的钻井周期新纪录,并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大庆钻探构建起EISC(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智能防护网。记者跟随工程师张仟走进EISC中心指挥大厅,被眼前巨型数字化平台震撼:40口井的钻井参数在屏幕上闪烁,曲线跳动间勾勒出地下数千米的生产动态。

    “张工,这些数据都是实时传输的吗?”记者指着某口井的泵压曲线问道。张仟轻点鼠标,多参数实时曲线立即放大呈现:“不止实时,我们通过现场物联网传感器与EISC平台大数据预报警系统,能在远程第一时间发现井下异常,响应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3分钟。”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大庆钻探EISC系统有效报警4635次,分析师与现场技术人员多次联动,减少事故复杂时率,其中一次在阳101H24-5井施工过程中,系统提前监测到气测值异常,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向现场发出预警,现场及时关井处理,避免了溢流的发生。

    司钻房内起下钻安全操作

    安全文化的浸润,更体现在对员工安全素养的培育中。“安全生产月”期间,大庆钻探通过“亲情墙”活动巧妙地架起了家庭与单位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员工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将安全责任意识以一种温馨而深刻的方式融入每个人的心中,实现了“硬制度”与“软文化”的平衡。同时,该公司还通过组织安全环保专题会议、举办安全公开课、开展“安全生产大家谈”“以案普法”等活动,多维度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技能。

    当夕阳为钻塔镀上金边,30145钻井队的安全例会如期举行。队长汪庆辉举起当天检查出的隐患照片:“这个液压钳防脱销的磨损痕迹,明天必须更换新品。”在“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口号声中,钻工们正见证着企业最朴素的安全哲学:真正的安全,永远始于对每个细节的敬畏,成于对每个生命的守护。

    文/董青媛 王立鹏 记者 刘楠 李民峰 摄/李新龙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