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智慧”大农机 丰收新助力

    现代大型农业机械。

    智慧驾驶座舱系统。徐磊 战丽娜摄

    □徐磊 战丽娜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这新型联合收割机是好啊,算是咱们区域内收割机中的天花板了吧。”这几日,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青年农民路京东又一次成为种植户们热议的焦点。只因在他的院子里,同时停了两台“大家伙”。

    看着眼前这两台新型农业机械,围观的种植户不禁啧啧称赞。在感慨新型农业设备“高”“精”“尖”的同时,也有不少种植户发出疑惑:“即便是二手农机,两台车也需要投入200多万元,算起来怎么都没有手头十几年前购置的收割设备用起来划算。”对于农业生产机械设备,早些年购置的“老”“旧”“小”仍是不少种植户的农业生产主力。

    但路京东则有自己的打算,他介绍:“投入大是事实,但这笔账要从‘科技’‘效率’‘质量’三个方面来计算。”这两台新型农业设备启动时就可连接北斗导航,可实时根据划定区域与地块实际情况,按照设计路线自主微调割台运行参数,实现动态精准收获作业。同时,设备上标配了20多个传感器,能实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与调整,准确掌握收获作物状态,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与质量。

    虽然这给部分种植户带来了不小震撼,但仍有人存在疑惑:“仅仅是‘智能化’,就能将这些投入赚回来吗?”

    “能。”路京东给出了肯定回答。他算了这样一笔账:“就拿这台克拉斯750来举例,这是我前年买的,现在大半台车的费用已经赚回来了。”正是这台“百万铁牛”带来的可观收益,今年他才会与合作伙伴决定再购入这台农业设备的升级款。“我们几个一起出资买了这两台车,几家亲戚朋友的地加一起就1.1万余亩,在车载‘智慧’系统与设备自身过硬性能的优势加持下,作业效能相较于传统农机设备提升好几倍,换班干5~6天就能干完。节省出的时间,我们还能去别的地块赚作业费,一年还能有个几十万元收入。”虽然现在正值夏管,距离秋收还远,但路京东秋收作业时间表早已排满整个收获期。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