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展会为媒 双鸭山“好物”俏四方

    宝清展厅内人头攒动。

    直播销售。

    “名优特新”农产品展示。

    □文/摄 杨军 本报记者 潘宏宇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双鸭山市携众多优质农林产品亮相龙江好物展销活动,来自林区的大米、猴头菇、木耳、蘑菇、桦树汁、山野菜等,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第三十四届哈洽会上,双鸭山市精心挑选一大批“名优特新”产品参展,也引起了各地客商的关注,其中玉米系列制品、黑蜂系列、粮油、白瓜籽等特色产品销售“火爆”;芦苇画、鱼皮工艺制品、北沉香制品等文创产品让观众眼前一亮。

    一直以来,双鸭山市利用好各种展会平台,抓住每一次机遇,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积极宣传推介双鸭山绿色农产品及文化旅游产品,讲好双鸭山故事,展示双鸭山形象,不断提升双鸭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叫响“绿字号” 挺进大市场

    哈洽会上,双鸭山展区扑面而来的“绿色”十分吸睛。大米、豆油、蔬菜、粉条、白瓜籽、蜂产品、杂粮杂豆、小麦制品、鲜食玉米、林下产品10类60余种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及“名优特新”产品亮相,让人目不暇接,青睐不已。这是双鸭山市让“绿字号”农产品从寒地黑土挺进国内外大市场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双鸭山市坚持“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思路,以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目标,推动以绿色有机地标为主体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区域生产布局,截至目前,市属绿色食品认证面积230.8万亩。同时,在稳定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5万亩的基础上,扩大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面积,饶河县先后创建水稻基地55万亩、玉米基地30万亩,积极创建50万亩玉米绿色食品原料大基地,宝清县创建玉米大豆基地50万亩。

    目前,双鸭山市发展市属绿色食品企业42家,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达到87个,产品涉及大米、大豆、大豆油、豆粕、小麦粉、蔬菜、食用菌、蜂产品、鲜食玉米等。该市7个农产品被纳入2024年第三批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并获得全国名优特新产品证书,实现了“零”的突破,品类涵盖了杂粮类、粮食类、蔬菜类以及淡水鱼。今年,有6家企业的14个产品的申报材料已递交到省和国家绿色食品中心。

    “一绿通天下、一绿值千金”。随着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绿色”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不断提高。为了让双鸭山的“名优特新”农产品走得更远,该市积极组织认证绿色食品企业参加哈洽会、绿博会、农交会等各类农产品展会,通过展会宣传推广、与客商洽谈交流等方式,不断拓宽绿色有机产品的外销市场,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绿色当头”“绿色领先”。双鸭山市资源广茂、地大物博,绿色优势明显,在未来的发展中,双鸭山市坚定“逐绿而行”“向绿而兴”,唱响绿色“主旋律”,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借助各种展会,双鸭山的“绿字号”会走得越来越远,“绿色价值”也将不断升级。

    “线上线下”联动 流量变“留量”

    “展会为媒、共享机遇、促进交流,展会搭桥、广泛交友、合作共赢”。每次展会期间,双鸭山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不仅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到展厅驻足品鉴、购买产品,更有诸多客商前来深入洽谈、寻找合作商机。

    让直播镜头成为农产品连接市场的桥梁。哈洽会期间,在双鸭山展区,一场场别开生面的“云端盛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主播们以“沉浸式逛展”的创新模式,将展区实景与产品故事紧密结合,实时与观众互动,弹幕不停滚动……

    从“田间”到“云端”。饶河县紧盯优质农林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以电商直播销售为牵引,有效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本地优质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持续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度和韧性。本届哈洽会专门设立了电商直播展区,延续“线下展示+线上直播”模式,聚焦地域特色产品,搭建5个直播展台,开展5天自然流直播,搭建起“展品即商品、展期即销期”的全渠道营销场景,持续放大饶河电商品牌效应。哈洽会期间,销售额达2837余万元,总销售量60余万件。

    “云上展厅”搭建舞台,电商直播点燃热度。为了强化宣传推介效果,四方台区电商服务中心在产品前架起了专业直播设备,手持自拍杆的主播化身“云端推介官”,从晶莹剔透的高钙果饮品到金黄酥脆的爆米花零食,从传承匠心的“老七一”驴肉到颗颗饱满的大榛子,“四方家宴”系列农产品在镜头前逐一亮相,引人关注。

    同步讲解百年配方背后的匠心故事;播放绿色农产品种植过程的视频,带领网友“云参观”生态果蔬园,解读一粒粮食如何从枝头走向餐桌。这种“产品溯源+文化输出”的立体化传播模式,让双鸭山“好物”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承载地域风情与人文情怀的“文化符号”。

    不仅仅是在“云端”,现场同样火热。通过“展会+直播+电商”的深度融合,传统农业展区突破现实空间限制,实现“展品变商品、流量变销量、参观者变投资者”的多重转化。

    每一次展会上,当黑土地的馈赠遇见“云端”经济,一场场关于味道与文化的双向奔赴,正为双鸭山这片沃土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展会平台“圈粉” 共寻合作机遇

    展会不仅是对外展示形象、拓展合作的重要窗口,更是积极寻求对外合作机遇、实现合作共赢发展的重要平台。在通过展会展示自我、宣传推介优势品牌、推销“名优特新”产品的同时,双鸭山市积极主动开展交流对接,努力实现新的合作成果。

    哈洽会期间,双鸭山市抓住难得契机,先后与广东省对俄贸易促进会、浙江省黑龙江商会及众多企业家展开了深度对接洽谈,全方位展现双鸭山城市发展优势,探寻互利共赢契合点。市商务部门主动出击,以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向对接的企业和客商全面介绍双鸭山投资机会清单,重点推介双鸭山市投资项目清单,深度解读双鸭山市产业布局及基础建设情况,充分展现该市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培育上的巨大潜力与广阔的合作空间。

    经过洽谈对接,双鸭山市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产销对接和低空经济、康养产业等多领域,与多个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通过产业链条延伸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擦亮“黑土富硒”金字招牌,共拓国内国际市场;依托低空经济蓬勃发展之势和该市产业布局、发展基础,与意向企业就低空产业园、低空观光旅游、低空物流等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拟在“低空+旅游”、“低空+物流”及低空装配制造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依托该市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文旅资源和较为成熟的康养产业基础,与意向企业在康养社区打造、康养装备制造、“医疗+康养”产业发展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将以银发经济为牵引,打造康养项目群,为未来产业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注入新动能,推动双鸭山产业结构向“新”向“绿”升级。

    同时,双鸭山经开区围绕产业方向主动对接项目客商,围绕钒产业延链补链、陆港物流枢纽、能源进口等方面,成功推动多个企业明确投资意向。此外,四县四区也围绕各自特点和产业布局,全面展示独特优势,多方联系合作伙伴,积极引进各方客商,努力达成合作成果。参展商们在展示推销产品的同时,纷纷联络客商、捕捉商机,寻找合作伙伴,谋求更好发展。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