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育菌车间。
□文/陈晨 王鑫 本报记者 刘大泳 摄/姚宝
作为农业大市,佳木斯将食用菌产业确定为全市“千百十”产业量级提升工程重点推进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锚定方向,瞄准目标,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东极力量。
春忙时节,东北黑木耳春季培育正当其时。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位于佳木斯市郊区的黑龙江佳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菌包生产车间已是一派忙碌景象。企业负责人徐敬才说:“通过智能系统,我们就能知道车间内温度、湿度、通风等育菌条件,从而更精准地进行操控。目前,企业引进了国内领先的全自动化菌包生产线,从拌料、装袋到灭菌,整个生产流程实现智能化、数字化。”
佳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去年落户佳木斯。厂长郑华江说:“佳木斯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等资源,这些都是食用菌成长的良好基础。在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协调下,我们的项目迅速落地投产,为企业发展赢得先机。企业产能预计在600万袋左右,现在采取订单和合作社模式,对木耳种植进行统一技术管理。”
在汤原县黑龙江亮子奔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木耳种植基地,成片的木耳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白色的光,省食用菌产业协同创新技术推广体系专家许敬山正在指导农户们菌包挂袋。
“现在通过实时监测环境数据,能及时调节遮阳网和通风系统。目前,每棚木耳产量稳定在1吨左右。”许敬山说。
基地内,在农户的操作下,一排排菌包很快就挂完了,又快又娴熟的挂袋技术为丰收种下希望的种子。
记者了解到,挂袋木耳大棚与传统露天摆放相比更节省空间,这种立方栽培方式不仅能控制光照、温度和湿度,保证品质,而且采摘更加方便。
当前,佳木斯市形成了较完善的菌包生产、木耳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产品远销北上广等地,从小小的菌包到成“链”的木耳产业,食用菌产业以其不断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发展,不断地为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