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人工智能技术对消费市场赋能作用的探索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下,我国经济结构优化、消费结构升级加速。商贸流通领域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纽带,亟需数字化转型,以促进消费市场信息流通、资源优化配置,更好的挖掘长尾价值。对此,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消费市场的赋能作用,通过数据要素的精准供给、场景体验的沉浸式创新以及产业生态的协同进化。现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

    打造智能零售新样板

    推动服务交互创新。在实体零售终端,部署搭载多模态交互、情感计算及知识图谱技术的智能导购机器人,精准洞悉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广虚拟试衣间、AR商品展示等沉浸式体验,借助3D建模与实时渲染技术,将商品试穿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推进定价运营优化。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剖析消费数据,构建智能定价模型,实现连锁商超小时级动态定价,对临期商品自动触发促销,提升库存周转效率。创新购物服务形态。部署人工智能无人货柜,集成视觉识别与无感支付技术,实现“即拿即走”。开发移动式智能零售车,基于位置服务定位(LBS)与消费画像,快速响应即时消费需求。

    开拓数字消费新场景

    推动商圈数字化转型。搭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核心商圈数字孪生平台,集成AR导航、虚拟导购、数字藏品等功能模块,开发跨平台虚拟身份系统,打通线上线下消费权益,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长。推广定制化生产服务。依托纺织服装、家居用品等行业,推广C2M智能生产系统,搭建虚拟设计师平台,并根据消费数据建模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海量设计方案,实现72小时高效闭环服务。提升社区服务智能化水平。部署人工智能社区管家系统,集成智能菜柜、家政预约等服务模块,构建消费行为预测模型,48小时内预判居民需求,进一步提升社区消费转化率。

    升级产业技术夯实发展根基

    完善技术赋能体系

    率先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部署消费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行业级人工智能中台,提供算法模型共享、算力资源调度、数据标注服务等基础能力。建立行业知识库,沉淀商贸场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模板。支持发展专注商贸流通的人工智能技术企业,重点突破商品图像识别、消费行为预测、供应链优化等关键技术。建立技术服务商培育计划,对通过认证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支持。

    提升供应链智能化水平

    着力推动供应链智能化升级,全面提升运营效能。大力推广自动导向车(AGV)机器人集群、自动化分拣线、数字孪生仓库等智能仓储设施,借助实时数据分析优化仓储布局,开发库存预测算法模型,压缩补货响应时间,降低商品缺货。运用区块链技术整合供应链数据,构建企业信用评估模型,为中小商贸企业提供基于消费数据的动态授信服务,压减融资审批周期。部署生鲜冷链温控传感器网络,开发多式联运智能调度系统,匹配多元运力资源,将生鲜损耗率降至5%以下。

    畅通数据流通,优化资源配置

    搭建数据共享平台

    依托上海、深圳等数据基础较好的城市,搭建国家级消费数据枢纽平台与跨行业消费数据共享平台。出台《消费数据分类分级指南》,规范数据采集、脱敏、交易等环节,允许企业通过“数据信贷”模式融资,将数据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

    挖掘数据要素价值

    借鉴盐城经验,开发“假日消费预测指数”“银发需求景气指数”等数据产品,为企业供应链动态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引导企业整合数据资源,挖掘数据价值,缩短供应链响应周期,减少中间环节损耗,优化供需匹配。

    构建协同生态激发产业活力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成渝、长三角等区域部署5G+北斗全覆盖的智能商圈,集成环境传感器、无人配送站等设备,对采购国产智能硬件的中小企业给予30%购置补贴。支持京津冀、粤港澳共建“国家消费大模型实验室”,建立跨区域算力共享交易平台,通过“算力券”降低中小企业算力使用成本。

    强化区域生态联动

    实施“百城千景”人工智能消费场景工程,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落地“数据枢纽+人工智能商圈”示范项目,培育100个智能供应链节点。将“数字消费活力指数”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企业实施所得税减免。依托海南自贸港,试点“邮轮+人工智能”消费模式,依托北京、西安、洛阳等古都城市,打造“历史场景数字化-消费数据资产化-文旅服务智能化”闭环,推动区域间消费生态协同发展。

    作者:李红 王戈 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 副教授

    本研究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自贸试验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课题号23XZT042)的阶段性成果。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