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空地”一体 破解农业提质增效“密码”

    “现在我们管理这块农田仅需要手机看一遍,无人机再飞一遍,作物长势情况就能掌握大概……”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持续总结传统农田管理弊端,通过建设田间农情管理设施提升地面智能化、自主化数据采集能力,引入新型巡田无人机飞行采集,强化作物长势、农田情况等资料掌握水平,综合提升了农业管护阶段的智能化、数字化程度,进一步解决了人工管护的“效率低”“质量差”“人工量大”等短板,近年来走出一条“空地”一体,数据互联,破解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密码”的新路子。

    手机查看田间数据

    在万业兴管理区,示范田内已完成泡田整地,正等待工厂化育秧基地的秧苗到位进行插秧作业。在地头显眼处,一组新安装的田间农情管理设施引来了不少种植户的围观,对于这些新型农业设施带来的农业生产“变革”,种植户们总有着十足的兴趣。

    “张叔,以后您这块地就不用来回跑,天天悬着心了。只要安装软件,打开手机,天气、虫情、各个池子水位情况在家足不出户就能随时掌握了。”技术人员李想在去年冬季已经将这套设备的使用、调试学得清楚,用得明白。见惯了父辈种植水稻需要天天来回跑,挨个池子走着看的辛劳,这些青年工作者打心底希望用更多的现代农业科技去改变传统农业。

    田间农情管理设施

    “这些新型农业设备的使用,虽然仍处在小规模的试验阶段,但实际上也展示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李想将话说得严谨,这一套设备目前仅能覆盖他管理地块的农情采集,距离全域监控还需要时间沉淀,但早几年刚刚上班时,他每天需要最少8小时才能走遍这些地块的工作日常仍历历在目。“现在我每天打开手机看一眼,再到重点地块走一圈,2—3小时,就能完成巡田工作。”他话语间透露着轻松,而这正是新型农业科技的应用为农业管理人员带来的“底气”。

    安装好的田间农情管理设施

    从“一整天”到“半上午”,从“紧着干”到“屏上看”,关于节省下来的时间,李想也有着自己的安排,他介绍说:“去年,日常巡田后的大部分时间,我都结合采集数据向种植户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同时引导调度各类植保设备开展灭虫、灭草、补肥、施药等作业,在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的基础上,管理地块的综合亩产也提升了近50斤。”

    在“地面”不断落实新型农业基础设备设施的同时,分公司也在“空中”发力,早在两年前就为13个管理区配备了新型巡田无人机,并针对农田管理需求,配齐了专业替换摄像头。

    undefined

    无人机巡田

    “测耕地经纬高差,查看农田作物长势,分析虫情草情、缺肥情况,均有专门配置,我们在操作器上打开专门软件,替换相应摄像头即可进行专项巡田作业。”经过两年培训,农技人员苗雨生现已成为管理区无人机飞控技术骨干,去年通过飞巡采集与地面基站信息综合分析,他所管理的地块,管理效率与质量均得到较大提升。

    “通过‘天地’采集数据的综合分析,哪块地甚至是哪一片作物的长势情况,我们都能实时掌握,再通过指导植保无人机等设备的精准作业,能够在管理阶段实现虫情、草情、缺肥等生长问题的定点作业。”苗雨生用着平静的语气,说着时下农业科技管理的最新形态。据他介绍,“基站+无人机”采集的技术模式,相较于传统夏季管理,在保障产量的基础上,肥药施用量均能够降低15%左右,每亩能够帮助种植户节省资金近60元。

    一体化气象监测设备

    接下来,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引入农业领域“高、新、尖”技术设备,充分发挥现代智慧农业技术与机械优势,继续研判地区实际,以科技为牵引,推动农业生产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在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发展这份“答卷”上,填写属于二九〇的答案。

    徐磊 黄丽丽 记者 姜斌 刘畅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