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老旧小”到“高精尖” 新型农机推动农业现代化

    “现在我们农业生产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屏幕、读数据,设置参数,数控系统辅助或自主运行已经成了主流……”这几日,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龙门通管理区又迎来了几台“大家伙”,新型农机设备与新一代“作物收获管理系统”引来了不少种植户前来问询了解。

    越发智慧化、数字化的农业设备更迭换代,正是二九〇分公司逐渐从“老旧小”向“高精尖”机械设备转变,以新型农机推动地区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新款大型农机

    青年种植户李文斌这两年与他的合作伙伴们共承包了6000亩旱田,早几年纯机械式的农机设备帮了他不少忙,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各项生产工作的效率慢与损失则成了他的心病。“父辈们使用的农业设备,数字化、信息化配置几乎没有,全靠经验,始终无法实现标准化农业种植,不仅生产进程推进慢,各项损失也不小。”摆在李文斌面前的,也是很多种植户之前所遭遇的难题,为了解决农业标准化、质量化提升与农业机械脱节之间的矛盾,李文斌选择更新设备力量。

    操作现代农机

    “这台是克拉斯750,库里那台是约翰迪尔S680,两台都在地区属于天花板机型。”看着眼前两台近两年才购入的“大家伙”,李文斌满脸自豪。高度集成与数字化的农业设备,不仅解决了生产中效率慢的难题,同时也将种植户们关心的节粮减损、提质增效的要求一并实现。

    “早几年,我们使用的中小型收割设备,每天作业量在150-200亩,现在这两台新设备理想条件下每天作业量能达到上千亩,最主要搭配数控分析与农作物收获管理系统,还能提升节粮减损能力7%左右。”李文斌介绍说。

    动辄上百万元的新型农业设备,能不能收回投入成本是种植户普遍考虑的重点。“用上这新农机,6000余亩旱田能提早12-15天收完,余出来的时间,我们还能再赚作业费。而且少损失的粮食,还能多赚一笔。”李文斌的所言非虚,这两年,他和合作伙伴们收完自己地块,就开始到周边进行作业,几人轮班倒,每年还可再多赚作业费,车辆的投入几年即可收回。“现在啊,还没开春播种,就已经有联系我们秋天收获作业的了。也不是他们着急,主要是这新型农机能有效减少损失,多拉回去的粮食都是钱啊!这些种地的‘老把式’账算得明白。”

    新款大型农机

    新型农业机械的持续更迭换代,带来的是设备操作学习成本的提升。越发集成完善的作业管理系统与数据,更加考验种植户对于数据读取、参数设置以及操作调试的能力。“这点不用担心,分公司为我们搭建了‘金翅膀’培训平台,这些新型农业设备的功能、亮点以及操作指南,都有专业的技术老师对我们进行指导。”李文斌介绍说,已经连续几年,分公司在开展系列冬训活动时,都会聘请农机厂家工程师来授课,重点对一些热门的大型农机设备操作使用进行专项培训。用他的话说,有了手把手的指导,这些新型农机能够更好地辅助各项农业种植活动,进一步提升现代机械设备对农业标准化、质量化的推动作用。

    接下来,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还将继续引入“高精尖”新型农机设备,逐步提升地区农业机械力量水平。进一步通过提升数据采集、分析能力,强化机械设备自主化水平,实现提质增效、节粮减损目标,从技术升级上提升粮食产量,推动“标准化大提升”与“粮食单产提升”两大行动落地。

    徐磊 孙菲 记者 刘畅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