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你知道吗?秋粮丰收背后有这些“科技密码”

    又是一年秋收时,金色的田野里喜讯传来——北大荒农业股份七星分公司粮食生产实现增产,粮食总产量预计高于去年,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七星分公司在现代化农业领域的卓越实力,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更多力量。

    科技赋能 为粮食丰产筑牢根基

    “3、2、1,开镰!”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农垦庆祝活动开幕式上,随着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共同按下开镰的按钮,7台无人驾驶收割机缓缓向前,饱满的稻穗卷入农机,瞬间变成粒粒金黄的稻米,这丰收盛景成为七星分公司田野上最美的画卷。

    秋收现场

    参加活动的全国科技示范户张景会,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用老张的话说,他这个科技示范户吃了不少科技的甜头,自己家地里全是高科技,以前种地看天,现在种地看屏、看数据,省时省力又省心。

    科技是农业的“金翅膀”。在七星分公司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二楼智慧管控平台,工作人员刘建国正在演示“无人机一键巡田”功能。他轻点鼠标,无人机随即从机库中起飞,前往预定地块采集田间数据,实时回传到大屏幕上。刘建国说,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收成“看天气”到增收“靠技术”,七星人笃定“科技”,这是粮食高产的“丰收密码”。

    秋收时节,无人驾驶割晒机借助5G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七星分公司的稻田里作业,自动前进、转弯、倒车,作业流畅高效,不仅提高了收获精度,还大幅减少收获损失。从春天的播种插秧,到夏季的田间管理,再到秋收生产,一条龙作业,智能装备、农业新技术无处不在。

    七星分公司在推进“数字三江”一体化云平台建设上,整合数据资源,重点打造资源资产管理平台(系统),完成了“土地画像”全覆盖的任务目标,对每一个地块数据进行归集、上传,实现“一图观家底、一图汇所有”,推进了农业科技化、数字化、信息化走向实质化应用。

    粮满仓,功不可没是科技。七星分公司应用23项农业新技术解决了农业生产难题;各种高精尖“黑科技”的运用,实现了农业的精准管理;智能监测体系的建立,让种植户们能实时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科学种田不再是空谈。

    现如今,七星分公司实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9%,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8.3%以上,获得17项国家专利授权,被认定为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荣获2023全国企业数字化建设优秀案例,实现了以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土壤实验

    黑土地保护 为丰收保驾护航

    粮安天下,耕保为先。对北大荒人来说,黑土地是“饭碗”、是命脉。“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七星分公司牢固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通过探索优化黑土地保护的路径和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几年明显觉得地有劲了,地越种越肥,粮食越打越多,连续两年水稻单产超过了1300斤。”七星分公司种植户腾路亲眼见证了黑土地保护带来的变化。

    粮食要增产,“良田”是基础。种地也要养地,地有力气了,产量才能上得去。为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更丰厚的效益,七星分公司积极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采取倒茬轮作、休耕等农艺措施让黑土地休养生息,培肥地力。并落实农业“三减”,通过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农药、有机化肥替代传统化肥、遏制农业面源污染等方式,进一步优化黑土地内外环境,让黑土地更洁净。

    “秸秆还田是黑土地重生的一个优质选项,我们始终坚持实施全面积秸秆还田,要求收获机械100%安装秸秆粉碎抛撒装置,实现秸秆还田与秋施肥同步开展、同步起效,达到涵养黑土地、增强地力的良好成效。”七星分公司农业生产部部长石岩说。

    七星分公司全面积推广秸秆还田模式,结合测土配方、侧深施肥、有机肥替代等措施,进一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目前七星农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增加0.2-0.3%/kg。

    在此基础上,七星分公司还逐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本着“不让一寸土地失管”的宗旨,建立四级网格管理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监管网络,形成“逐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耕地保护监管机制,将监管任务、监管重点落实到人、到部门、到管理区、到地块,确保耕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

    先进的大农机

    北大荒集团与生态环境部共建的“北大荒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实验室”落户七星分公司,作为北大荒集团首个国家级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实验室,实验室为黑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高标准农田建设 让丰收底气十足

    喜看稻熟千重浪,又到一年秋收时。在七星分公司高标准农田里,“金戈铁马”施展自如,七星分公司种粮户白公财兴奋地说:“格田改造之后,500亩地增加了10多亩的面积,机械作业时特别方便,今年增产的粮食能多卖1万多元钱。”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七星分公司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全年工作重点来抓,并列为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集聚资源要素,突出规划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26万亩,其中新建项目区为24万亩,改造提升2万亩,重点开展平整土地、灌溉排水、道路整修、土壤改良等内容建设,进一步实现农机入田、管网入地、地力培肥、旱能浇、涝能排的一体化功能,使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谈起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了10余年水稻的李楠连连称赞:“以前一到雨季就犯愁,怕下大了地里的水排不出去。今年夏天强降雨时,高标准农田帮了大忙,智能化的排水系统能及时排水,秋收时水稻没减产,反而增产了。”

    “三分建,七分管”。让粮田变良田,再到修护并举,实现耕地“扩容提质”,七星分公司扎实开展工程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包挂督导,委托第三方专业服务单位检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全方位“体检”,尤其是在工程收尾季,突出建设质量生命线,贯彻高标准农田建设“硬七条”,强化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构建高效监管体系,确保建一块、成一块、管好一块,长期受益。

    七星分公司粮食实现增产丰收的新篇章,是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生动实践。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上,七星分公司将继续深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端牢中国饭碗而不懈努力。

    文/吴易霞 记者 姜斌 刘畅 摄/吴易霞 王丹 记者 刘畅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