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苏之乡”桦南,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紫苏产业再次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期。
当地最大的紫苏加工企业桦南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盛园)的产品紫苏粉,受到越来越多韩国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当地市场爆品,直线带动企业2024年销售收入预计增至8000万元,让这个仅成立8年的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8月末,完达山脉北麓的桦南林区秋风渐起。穿行于紫苏种植基地内,淡淡的苏叶香气沁入心鼻,令人神清气爽。桦南,这个因紫苏声名远播,红得发紫的小县城,近年来不断完善紫苏产业链,作为龙头企业的农盛园则找准发展“密钥”,一步步做大做强。
在“中国紫苏小镇”桦南,每年8月末举办的紫苏文化节是全县年度大事之一。“我们现场与韩国供应商签订了紫苏粉供销协议,其他单品正在陆续洽谈中。”农盛园党支部书记许宏说。
农盛园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隶属于龙江森工集团桦南林业局有限公司的国营企业,也是当地紫苏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中重要一环。成立8年来,伴随“桦南紫苏”品牌共同成长,互相成就。
灌装车间
走进农盛园生产车间,咖啡色的紫苏籽正在脱壳机上跳动,经过水洗、烘干、脱壳、分级、冷榨、精炼、灌装等环节,变成香气袭人的紫苏油。控制室内,3名操作员正紧盯屏幕进行全程数字化电脑操控,“机器人代替了人工,传感器代替了眼睛。”灌装车间主任张文鑫说,通过电脑完成榨油、精炼中和、脱色、脱臭、脱蜡等环节,达到数字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工人们只需进行简单的装箱操作。据测算,这条生产线一天24小时可生产紫苏油1万瓶左右。
而紫苏油,仅是企业众多紫苏深加工产品中的一个单品。
在农盛园,深加工后的紫苏展现出千变万化的模样,紫苏鸡蛋、紫苏月饼、紫苏蜂蜜、紫苏煎饼、紫苏代餐粉、紫苏酱等,包含医药、美容、保健、食品、调味品等十大系列120余款单品,产品出口至日本、韩国及俄罗斯等国际市场。300万、350万、700万、2900万……销售收入一直处于成倍增长状态。“用紫苏籽榨油,紫苏粕喂鸡,目前紫苏鸡和紫苏鸡蛋的销量已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许宏说。
今年上半年,农盛园销售收入1563万元,同比增长49.5%,成为国内专业从事紫苏培育、种植、生产、加工、科研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紫苏经济正夯,百余种产品远销海内外。
“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许宏说,因为资金有限,很多单品是凭着企业职工的韧劲儿,自主研发或拜师学艺学来的。在研发紫苏月饼时,制作技艺始终无法达到项目要求,于是托朋友进百年老厂蹲守了两个月饼生产周期,历时两年“开窍”,实属不易。
第二个是曾让企业引以为傲,把紫苏“吃干榨净”的众多单品,“产品虽然很多很全,但大多数不走量,市场销路迟迟打不开。”许宏说。
8年,对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企业来说,是一段不断试错的旅程。理清思路后,农盛园带着新的发展思路上阵,不断整合单品,全力打造爆款。桦南紫苏富含α-亚麻酸,且含量高于同类其他,而韩国是紫苏消费大国。于是农盛园盯准目标市场,看准爱养生的韩国人煲汤食材中的那勺紫苏粉,打通销售渠道,带动今年产值、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因为桦南紫苏籽有机物和α-亚麻酸含量高,凭借超高性价比,在国内销量持续走高。在南京的两个长期合作客户,今年订单同比再增20%;在南京、杭州拥有固定会员40万人。
市场带给企业更多责任和发展底气。截至6月末,农盛园紫苏籽油已生产140吨;紫苏鸡蛋完成173万枚;烤鸡蛋已完成41.4万枚;蜂蜜已生产4.7吨;山珍产品已生产4.4吨;杂粮已生产36.8吨、大礼包1661盒。
示范园内,紫苏迎来采摘季。
为保证桦南紫苏高质高产,当地相关部门积极引进外域品种,进行杂交试验。
在桦南县紫苏种植示范园,试植栽种的11个品种紫苏长势良好。其中,今年新引进的韩国大叶紫苏、日本珊瑚赤苏和鸡冠紫苏等品种,因叶片大等特点十分吸睛。
“现在已进入紫苏盛花期,预计9月中旬割晒。”示范园主任杨立民表示,桦南种植紫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最初是农民为了食用、调味,在房前屋后小规模种植,经过数十年发展,如今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品牌建设等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种植面积增至10万亩,占全国同品类总量三分之一,全国最大。
比巴掌还大的韩国大叶紫苏
“三年来,我们持续引进辽宁、河北、山西等地紫苏品种,进行了一代桦南紫苏和黑河紫苏的杂交育种试验。”杨立民表示,桦南紫苏有机物含量达到90%,出油率高达45%、α-亚麻酸的含量是69.2,而黑河紫苏颗粒大、抗低温性强,杂交成功后稳定的新品种有望具备以上优良性状,成为桦南紫苏明星品种。
去年引进的河北安园紫苏品种,一叶两色。
农盛园,下一个8年怎么走?
就在前几天闭幕的第四届中国桦南紫苏文化节上,紫苏产业精深加工话题再次引发客商和专家热议。“大家在论坛上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发展建议,例如加大医美、保健品的研发力度,将大幅增加产品附加值,给我们很多启发。”许宏表示,紫苏籽已被“吃干榨净”,企业在紫苏根、叶利用率上还有很多发展空间,未来将继续和东北农大、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爆品,向生物经济发力,加快电商销售模式,完善销售网络,同时积极将紫苏文化融入到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的大文化圈内,结合周边旅游市场需求,开展以紫苏鲜食食品为主的紫苏食品节、以紫苏观赏为主的紫苏花节等,不断进行“紫苏+文旅”融合,形成文化产业链条。
秋日里的紫苏,让日新月异的桦南幻化成一股流动的色彩,传递着黑土地上创作者们的深情告白。
记者 毛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