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三绿并举 四库联动 绘就龙江林草新画卷

    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施业区内的湖光山色。

    鸡西绿海林业有限公司管护员登塔瞭望。

    林农收获黑木耳。 本报记者 张春雷摄

    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黑木耳种植基地。 本报记者 张春雷摄

    高耸的落叶松林。

    扎龙湿地,丹顶鹤飞翔。

    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无人机飞航巡护。

    □牟景君 本报记者 唐海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

    青山绵绵,碧水茫茫,林海悠悠,松涛阵阵。从大、小兴安岭到完达山脉,2012万公顷浩瀚森林如同一条巨龙,构筑了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大森林、大湿地、大草原、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丰饶富集的生态资源孕育了物华天宝的魅力龙江。

    翻开龙江林草成绩单,亮点突出、成绩斐然,绿色已然成为龙江发展的最靓丽底色。

    扩绿

    厚植龙江底色 筑牢生态根基

    芬芳四月,艳阳高照,绿意涌动。龙江大地由南向北次第掀起植树造林热潮。龙江森工集团5.5万余人义务植树53.17万余棵;大庆市3000余人义务植树2万余棵;由省林草局联合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连续三年开展的线上植树公益活动迎来树苗落地日,6000余棵红松被栽入泥土、落地生根……

    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第45周年。45年的坚持不懈,不仅把千万棵树苗栽种在大地上,也把生态文明理念种进人们心间。

    近年来,我省不断创新形式,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各级党政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社会团体共植“党建林”“青年林”“园丁林”“劳模林”;统筹抓好重点时段和全季服务保障,实现全年接待,由过去单一的春季植树,扩展为一年四季。2024年全省设立春季义务植树接待点357个;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创建“少先队林场”关注森林公益活动,重点培养青少年群体的义务植树责任感。2023年全省13个市(地)共有1500多名少先队儿童参加了“少先队林场”创建活动;通过黑龙江全民义务植树网,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2023年以来,黑龙江全民义务植树网发布515个义务植树项目活动,累计参与人数2.7万人。

    十年停伐,绿海生“金”。2014年,为了让森林得以休养生息,我省全面停止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十年来,各重点国有林区采取停、管、抚、造等措施,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三大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均显著增长。依托三北防护林、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储备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修复工程。2018年至2023年间,我省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641万亩,每年均超额完成100万亩营造林的任务目标。

    “一年两场风,一场刮半年。”以前的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人们谈沙色变。如今,绿色“长城”挡住黄色沙海,林子后是舒展的田地和安稳的家。

    从扬尘漫天到绿荫蔽日,“三北”工程实施45年来,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4425万亩,构建了以农田防护林为基本框架、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9年,全省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20.3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植被盖度为50.02%。2023年,黑龙江省3家单位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称号,3名同志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称号。

    4月20日,我省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正式启动,从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预计完成“三北”工程营造林任务29.59万亩、草原生态修复任务11万亩,龙江大地上的扩绿脚步永不停歇。

    兴绿

    推进森林“四库”联动 化绿水青山好颜值为好价值

    林草兴则生态兴。“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要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四月中旬,走进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帽儿山林场,工人们正忙着为黑木耳菌包搬新家,将它们挪到山清水秀的林地旁,汲取自然雨露与日光的滋养。

    据调查统计,我省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黑木耳年产量达300万吨以上,占全国产量的44%,位居全国第一。红松籽年产量5万吨,位居全国第一。野生浆果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猴头菇、刺五加、平贝母和松杉灵芝等品种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我省全力推进“向森林要食物”工作,深挖森林“粮库”潜力——在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前提下,因地制宜推广林药、林菌、林果、林粮、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和科技引领作用的高标准示范基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的示范作用,培育打造高端森林食品生产体系,引领森林食品行业发展,2023年,由省林草局主导打造的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九珍十八品”惊艳问世,一经推出便受到全国消费者的瞩目与青睐。

    因林而兴,绿富共赢。如今,来自龙江广袤森林的林下特产正逐渐走出林区,成为人们舌尖上的新宠,未来,高寒植物、高倍滋养的森林食品也将成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标志性产业。

    我省地处寒温带、温带两个气候带,拥有辽阔的森林、草原、湿地资源和大面积冻土资源,尤其是在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人为活动少,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天然“碳库”。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碳汇经济发展,通过实施天保工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碳汇试点及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生态工程,为发展碳汇经济提供了坚实基础。

    日前,由省林草局牵头组建的林草碳汇工作专班成立,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林科院、省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监测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全力推进生态系统碳汇价值转换,释放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功能。

    摸清森林碳汇资源底数、建设森林碳汇计量标准体系、搭建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完善制作全省林业碳汇“一张图”、开展林业碳汇金融……林业碳汇开发进程如火如荼。

    护绿

    防火护林双管齐下 打造林长制“北方样板”

    四月的龙江,莺飞草长,莽莽山野中,除了鸟兽们奔跑啼叫的声音外,还有管护员穿山越岭的脚步声。

    2021年,我省出台《黑龙江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开启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新篇章。

    截至2021年底,仅用时半年,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全面建成。全省共设立各级林长10698名,其中省总林长2名、副总林长1名,省级林长2名、市级林长26名、县级林长160名、乡镇级林长1874名、村级林长8636名,管护员73000名,形成了省总林长负总责、市县级林长抓督促、区域林长抓片区、乡村林长抓落地、管护员抓源头的工作格局。自此,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随后,我省开发了林长巡林管理、林长制考核评价、林长通APP等系统,实时跟踪掌控7.3万名护林员巡护情况,探索形成了“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林长+河湖长+田长”等联动机制,护林网格越织越密,打造了林长制“北方样板” 。

    当前,我省正值春季高火险期,全省各地以林长制为统领,压实近1.07万名林长、8万名管护员责任。全省7655处检查站落杆检查,1343处瞭望塔瞭望值守,235支森林消防专业队伍16669人及1147支半专业扑火队伍20012人,按照指挥、力量、装备“三靠前”要求,全部进入备战、临战状态。利用龙江林草大数据平台,不断强化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卫星监测、空中巡查、高塔瞭望、地面巡护、物联感知“五位一体”监测预警体系作用,做到精准预测、及早预警,全力守护好我省连续13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的好成绩。

    下一步,全省林草行业将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不断扩绿、兴绿、护绿,奋力开创龙江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