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春来早 农事忙
    一犁新雨破春耕

    □本报记者 梁金池

    谷雨时节将至,龙江大地万物萌动,农事由南到北渐启。16日,记者跟随全省春耕生产暨智慧农业工作会议代表团,来到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和富锦市的春耕现场,亲身体验智慧农业的魅力。

    连绵小雨惹得气温微凉,七星农场智能化暗室育秧工厂内却热气蒸腾,工人们正将装满网袋的水稻种子放进温汤浸种设备,这些种子将依次被运送进热水槽和冷水槽中“泡澡”。

    北大荒农业股份七星分公司农业生产部主管李杨介绍:“通过输送带将种子送入热水槽中,使其在60℃的水中恒温浸泡消毒10分钟,再放入冷水中冷却5分钟,可有效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菌。”

    李杨说,以这种物理消毒杀菌的方式替代传统的化学消毒杀菌,可杀灭潜伏在种子表面和内部的病原菌,有效减少了种衣剂的使用成本,降低了化学药剂对土壤和水源的危害程度,整个过程绿色、环保。

    “泡澡”后的种子将被运至双氧催芽区进行破胸催芽,然后在流水线上全自动完成装底土、播种、浇水、覆土和叠盘码垛,最后被送进暗室育苗。在这间恒温恒湿的“小黑屋”内,秧苗经48小时~60小时左右可达到立针期,待它个头长到1厘米时,就可以移出暗室在常温下炼苗,颜色由黄变绿。

    “暗室育苗技术较常规育苗而言,育秧天数缩短7天~9天。实现了高素质秧苗的集中供应,降低了育秧劳动强度及成本投入,提升了水稻产量及品质,批量生产的秧苗长势均匀、抗逆性强,秧苗素质高,对水稻作物的大面积单产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李杨说。

    水稻秧苗进入大棚后,机器人“保姆”开始上岗。此时,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青年博士正操作着育秧巡检机器人检测病虫害,据介绍这台机器人结合了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通过高清摄像头捕捉秧苗叶片和茎秆的图像,再利用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准确识别并定位病虫害发生的位置和类型。

    此外,机器人结合六轴机械臂可横向展开,调整相机角度与位置,识别秧棚内秧苗信息并分析,大幅提高了育秧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为现代农业注入科技力量,助力农作物健康成长。

    细雨滴落在七星农场的水田中,一台无人驾驶的侧深施肥插秧机在这里播下了今年的第一行秧苗。

    七星分公司农业生产部水稻办副主任姜灏介绍:“这台机器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依据,根据水稻长势进程及养分需求规律,实现了基蘖肥一次性施入的技术模式,亩可节肥10%左右,亩增产6%~8%,亩增效80元以上。此外,变量施肥插秧机、变量宽窄行插秧机等智能农机也将纷纷上阵,推动水稻生产数字化转型。”

    在距离七星农场不远的富锦市二龙山镇东山村,垦地合作的东风促成了玉米大垄双行单产提升示范区的建设。农垦先进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经验向这里延伸,示范带动地方提高粮油作物单产水平。

    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明秀告诉记者,示范区共300亩,玉米亩保苗5000株,采取“区域农服+农场+基地”的方式,采用精细耕作+精密栽培+精准施肥+精确防控+叶龄管理+标准化管理的“四精两管”栽培模式,平均亩增产100公斤左右,辐射带动周边玉米种植户提高整体种植技术水平,达到增产增收、降本增效的目的。

    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督查专员郭家勇介绍,目前全省备春耕生产已经结束,春耕生产已经由南到北陆续展开。据农情调度,目前全省旱田农作物已经播种43.3万亩,水稻育苗已完成计划育苗的88.3%,预计全省春耕生产将在5月上旬全面掀起高潮。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