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晶琳
采访中,伊春市伊美区某司法所所长陈某某紧握《澄清正名函》时的激动神情、克山县纪委监委干部谈及教育改革顺利推进时的坚定目光,让记者深切感受到“惩诬正名”四个字的千钧分量。
这背后是我省常态化惩治诬告陷害行为的扎实作为。从省委高位部署推动,到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双剑合璧”,从领导包案领办到每月调度、双向移送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完善,黑龙江省既以“铁腕”姿态向诬告陷害坚决亮剑,更以精准举措守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全省已为1125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与此同时,澄清后回访率同步提升。“量质”齐升背后,倾注了组织对干部成长自始至终的高度关注与负责,也充分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也是干部之家”的理念。
这样的“力度”“温度”还有很多,在采访中不断感染着记者。书面澄清消除思想顾虑、会议通报匡正社会视听、典型案例划定行为红线……一项项务实有效举措,让受诬告干部真正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一名干部在被澄清后坦言:“组织为我正名,不仅让我在单位重新抬起了头,更给了家人一个满意交代,我现在干活更有劲儿!”组织的负责让干部挺直了腰杆,而全社会对“惩治诬告”的高度关注,更让我们看到这项工作背后强大的社会认同。
“知道组织是坚强后盾,就敢放开手脚为群众办实事。”如今,党员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了。在乡村振兴一线,哈尔滨市发改委干部李殿春两度驻村,带领村民试养寒地小龙虾、推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用实干破解发展难题。村民说起村里的变化,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点赞:“干部们一门心思谋发展、干实事,咱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从优化营商环境的办事窗口,到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一股股清风正气正转化为推动黑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这场守护干事者的行动,不仅持续净化了全省政治生态,更让群众真切看到了干部担当作为的新气象,凝聚起全社会共促发展的民心民力——这,正是黑龙江为干事创业者暖心护航的深层意义与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