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冬慧 本报记者 马智博
在哈尔滨市阿城区,张广才岭余脉与松嫩平原在此交汇,孕育出一种“城带乡、乡融城”的独特发展格局。这里不仅是哈尔滨城镇群的关键节点,更有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这片土地上,阿城区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平山法庭,作为扎根基层的司法力量,始终恪守服务乡村、守护民生的初心。平山法庭承担着小岭街道、平山镇、松峰山镇“两镇一街”的司法事务,始终以回应群众最迫切的司法需求为使命,立足基层一线,用专业与温情化解矛盾纠纷,以公正裁判守护一方安宁,让法治阳光照进百姓心间。
近年来,平山法庭积极投身“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以“立审执智基”五位一体机制为核心驱动力,成功实现了从面临困境到破茧蝶变的跨越。这一深刻转变的精髓,在今年七月一桩历经酷暑、最终情暖人心的赡养案中得到了最为真挚和动人的诠释。
七月的一天,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颤巍巍地来到平山法庭的立案窗口,想要起诉六个子女支付赡养费。完成立案手续后,法官没有简单地一纸传票,而是将老人请到接待室,像晚辈一样与她“唠”起了家常。交谈中,老人潸然落泪,称子女们因常年在外、联系较少,加之过往心结,导致赡养问题迟迟无法解决。法官意识到,这起纠纷并非一纸判决所能化解,还需要司法的温情去弥合亲情的裂痕。
时值盛夏酷暑,法官顶着烈日先后十余次上门走访,挨家挨户耐心劝解;对于外地的子女,则利用电话在不打扰其工作的前提下逐一沟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子女们逐渐放下芥蒂,愿意坐下来商议。唯独二儿子情况特殊,他长年在海上从事勘探工作,信号断续,音讯难通。经过多次尝试,法官终于拨通了电话。听闻家中境况,电话那头在短暂沉默后,传来一声叹息:“真的很想家。”
为了将所有子女聚在一起,法庭决定启用“龙法和”云法庭进行线上审理。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不熟悉智能设备,法官和书记员干脆将“云法庭”搬到了老人的家中。在一个夜晚,视频连线接通,二儿子的一声“妈”瞬间让屏幕两端的母子湿了眼眶,其他子女也无不动容。尽管信号时断时续,但在法官的引导下,一家人终于敞开心扉,解开了多年的心结,最终达成和解:老人随小儿子生活,其他子女共同承担赡养费,并承诺“常回家看看”。
案件圆满审结,法官告辞。行动不便的老人一手拄着拐,一手紧紧握着法官的手,一步步送到门口,久久不愿松开。“大娘,长命百岁哈!”法官语带哽咽道别。回去途中,压抑已久的泪水终于滑落。这泪水,是为案件圆满解决而欣慰,是为老人掌心的温度而感动,是为又一个家庭重归和睦、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而心安,更是胸前法徽在暗夜中照亮前路的那份初心与担当。
在司法体系的“神经末梢”,像平山法庭这样的基层单位,犹如一颗颗深植于大地的种子,看似微小,却蕴藏着服务基层、促进和谐的无限活力。曾经,这里也面临过办公条件简陋、人员配备不足、业务开展艰难的困境,高效化解此类复杂纠纷几乎难以想象。如今,乘着“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的东风,平山法庭紧紧围绕“四个立足”的“枫桥经验”精髓,开启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与创优征程,并结出累累硕果。
强基拓维,筑牢智慧法庭根基。阿城区法院将法庭建设作为提升司法服务效能的重点工作,力之所及、尽力而为。通过改建与扩建并举,优化法庭功能布局,完成了对平山法庭办公场所的全面改造,硬件设施全面完善,软件安全全面诊断,努力做到资源能用尽用、巧用善用,给予当事人一个相对整洁、舒服、放松的诉讼环境。同时,探索信息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积极运行并大力推广“龙法和”云法庭小程序,邀请辖区基层治理人员及调解员入驻平台,依托技术赋能,提高智治实力,自“龙法和”运行以来,已通过其解纷526件。此外,围绕中心工作打造的文化墙已全面完成,搭建起服务群众的文化平台,显著增强法庭的文化软实力。
凝心聚力,锻造年轻有为梯队。阿城区法院高度重视人才智力建设,选派优秀青年干警到平山法庭工作,充分发挥青年人想干事、会干事、敢创新、敢争先的工作积极性,为基层法治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法庭现有干警8人,平均年龄仅31.5岁,研究生学历2人(其中一人博士在读)。年轻化的团队不仅带来了全新工作理念,还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法庭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根据实际需求组建了立案调解、诉中审判、执行实施、普法宣传四支特色服务团队,各团队分工明确、协作紧密,并通过合理的岗位安排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展其才。经过科学管理和实践锻炼,平山法庭的整体协作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展现了新时代法庭工作的勃勃生机。
破立并举,构建一站解纷格局。平山法庭探索“自立自审自执”机制,增设“立案接待”“执行接待”“综合服务”窗口,构建一站式诉讼服务点,形成“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闭环化解模式,发挥服务基层的强大功能。制定实施《平山法庭直接办理执行案件实施办法(试行)》,严格落实执行通知前置程序,将相关内容嵌入判决书、调解书。审判方面构建“2+1”解纷格局,创新“三个便于”运行机制,其中“2”指两站,即“人大代表联络站”、“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站”,“1”指一室,即借辖区鹿苑元素命名的“呦呦鹿鸣”调解室,充分整合基层资源,将法庭专业优势与本土情感优势有效结合,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年初至今调解率58.82%、上诉率降至1.7%。
致力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平山法庭以坚定步伐迈向司法为民的深远之路,持续以新作为与辖区群众心心相印,让法治深入每一寸土地,惠及每一位群众,引导干警即使无人注视也能忠诚于法,即便没有监督亦能约束自身,真正构建起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