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反家庭暴力条例草案专家论证会,我提出了好几条意见建议,都吸纳到草案里了,有效破解了家暴难举证、处置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依法维护好家庭成员合法权益。”作为立法咨询(备案审查)专家库的专家,省人大代表王海荣见证了这一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过程。
省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立法工作机制,积极搭建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龙江实践”,让每一部地方性法规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组建立法咨询(备案审查)专家库。省人大常委会总结立法工作经验,本着“人不在多、管用好用”的原则,重新组建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备案审查)专家库,遴选64名法律、经济、社会、城建、环保等多个领域的省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以及具有法律实务经验的法律工作者入库。兼顾多方位立法需求,健全听取专家意见建议机制,做到“专业的事,有专业的人干;专业问题,有专业的人解决”,确保出台的每一件法规都有专业性保障。
专家库成立以来,先后召开数字经济、投资促进和服务保障、教育督导、乡村振兴、反家庭暴力、河道管理、消防等方面的立法论证会20多次。同时,为专家库新增备案审查咨询的功能,深入推进相关工作开展。
成立地方立法(备案审查)研究中心。为充分挖掘高校立法资源,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的“智库”和“外脑”建设,省人大常委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签约成立黑龙江省地方立法(备案审查)研究中心,提高立法参与度和影响力,努力把研究中心建成高质量立法的“加油站”“补给点”。
省人大常委会依托6所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富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整合优质资源、统筹专业人才力量,推动法学研究与地方立法互促共进、与法治黑龙江建设深度融合,切实发挥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开展前瞻性立法研究,精准高效服务地方立法,提供更加科学合理、逻辑严谨的法理支持和专业保障,共同为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注入新动能。
目前,省人大常委会已将涉及生态环保、社会管理等方面的10件规范性文件,交给2所高校开展审查。
发挥好省级立法联系点作用。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省人大常委会按照“好用一个确定一个”的原则,对原有联系点进行梳理和调整,将原来30个立法联系点调整扩展为46个,保留了部分代表性突出、工作开展良好的联系点,新增24个有意愿、有条件的联系点,调整比例为53%,覆盖全省13个设区的市和地区,以及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乡镇政府、街道办、村委会、管委会、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企业等不同行业和领域。
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召开立法联系点工作交流会、印发联系点工作制度,对做好联系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把联系点建成“法治课堂”“立法前线”,畅通民意表达“最后一公里”,将基层“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和实际情况反映到立法机关,推进法规草案“到群众中去”,意见建议“从群众中来”,让高质量立法融入更多更广泛更有乡土气息的民意元素,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法有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