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对居民进行反诈宣传。
□文/摄 刘雪晴 本报记者 蔡韬
阳光映照平安,法治守护安全。年初以来,全省公安机关以“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为卷首语,以忠诚成墨、担当为笔,书写龙江大地人民警察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平安长卷,每一笔都浸透为民初心,每一画皆彰显法治力量。
全省公安以雷霆之势守护平安,一项项数据背后是“守护”的温度:现行命案100%告破,八类案件破案率达99.3%。“诛雀—2025”专项行动截断电诈犯罪黑手,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猎狐行动”如利剑出鞘。经济战场上,46起特大案件破获,327亿元涉案资金冻结,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扫清雷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中,“四项指数”大幅下降;法治公安建设中,427项标准让规范执法更加健全完善;治安发案率同比下降23.7%,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攀升。
民生无小事 守护烟火日常
“小案件”关乎群众“大民生”,“身边事”连着辖区的“平安弦”。省林区公安局绥棱分局刑侦大队与工人街派出所紧密协作,快速反应、精准侦查,仅用5小时成功侦破9起车内财物被盗案件,抓获4名涉案人员,有力维护了辖区治安稳定。
近年来,全省各地公安机关不断提升执法能力,在治安管理工作实践中,建立治安警情每日研判机制,带动快侦快破涉及群众利益的侵财小案,深入化解打架斗殴、故意损财等治安纠纷背后的深层矛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需求。
大庆市公安机关全力回应企业群众关切,保障群众“餐桌上的安全”,逐一排查21家养殖屠宰场、33家学校食堂,开展13批次食品检测守护了餐桌洁净;“灭鼠—2025”保油护产战役更剑指涉油犯罪,390余吨被盗原油追回,涉油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骤降64.2%,为城市“生命线”上好“安全锁”。
普法宣传更如夏日凉风,吹进千家万户。在双鸭山,不少快递网点里的包裹都贴着反诈贴纸,“拆快递学防骗”成了居民新习惯;在伊春,超市货架上的薯片袋印着“刷单是陷阱”、饮料瓶写着“链接不轻点”,外卖小哥化身“反诈骑士”走街串巷,让防范意识随商品流转、伴美食传递,织就全民反诈“防护网”。省公安厅人民警察训练中心法律系党支部与高鑫社区签订校地共建协议,量身定制普法内容与形式,让法律从“条文走进生活”,从“认知变为习惯”。
警务创新 让安全“触手可及”
五九七农场的深夜,战师傅焦急万分——他家的秋收主力军收割机在拖拽时拖钩断裂“不告而别”。他不知道,此时,省公安厅垦区公安局双柳河派出所的微信“寻物网络”早已沸腾。很快,巡逻民警就在一条路边发现这个“大家伙”,连夜合力将它转移到安全地带,巡逻车就守在旁边过一夜,直到完成安全交付。
企业的“急难愁盼”,就是公安部门的“行动清单”。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公安分局为企业定制警企合作、普法宣传、技防指导、矛盾化解等多元化警务“服务包”,精准助企“零懈怠”,15场普法讲座、220余次证照办理;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公安局的“流动警务直通车”,穿梭于景区商圈,将户籍办理、护照咨询等送至“家门口”;绥化市青冈县公安局的“民生问题联动群”里,全县24个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在线接单,让路灯维修、路口隐患等小事快速解决;七台河市公安局31个派出所的纠纷调处室中,“四所一庭一中心”机制让民警带着“老街坊”仅一杯茶工夫便能实现纠纷“软着陆”。这些创新实践,时时印证着“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的朴素理念。
法治筑基 锻造专业铁军
在黑河市孙吴县公安局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中心,刘先生捏着处理单有些不敢相信:仅仅两小时,因邻里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就完成了“登记信息、收集证据、了解案件经过”等先期处置,实现“侦查、鉴定、起诉”全流程闭环办理。这个中心整合了公安刑侦、检察机关等多个资源,“一站式”快捷服务让刑事案件平均办理周期缩短36%,群众满意度飙升至98%。
哈尔滨市公安局重点针对新入职民警,围绕应知应会基础知识和底线红线问题,制作执法微视频、开设“微课堂”,通过警务通直达一线执法民警,切实提升全警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省公安厅林区公安局“绿荫工程”则着眼于未来,通过“三同五带”练兵场上的汗水、“4+X”课程矩阵中的智慧,培育出既能单兵作战又能团队协作的青年民警。当政治素养、岗位技能、实战能力在训练场上交融,一支规范化、专业化的公安铁军正在成长。
科技赋能 法治服务再提质
“伊春公安的护游小程序很实用,遇到紧急情况民警都能快速处置!”江苏游客李女士体验后称赞道。伊春公安研发上线集成“一键报警”“电话报警”“视频报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护游微信小程序,游客在景区遇突发状况时可即时发送精准位置与现场影像。
佳木斯市公安局自主开发并上线运行的《公安证照图像共享系统》让驾驶员张某直呼神奇——仅凭身份证照片即可补办驾驶证,新系统让群众办理同类事件等待时长缩减20%;哈尔滨市公安局的“移动接处警”APP实现警情秒级推送、数据一键录入、业务掌上办理,基层民警的“数字背包”里装着提升25%服务效率的“科技密码”,科技赋能正在重塑警务模式。这些创新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温暖承诺,是数字时代对“为人民服务”的最新诠释。“以前办个证明要跑派出所,现在家门口就能办,太方便了。”哈尔滨市民张女士在自家附近的警务站就办理了相关业务,拿着还“热乎”的证件张女士高兴地说。
八月的龙江,阳光依旧炽烈。从田间地头到企业车间,从社区邻里到网络空间,全省公安机关以“阳光下的守护”为承诺,用打击犯罪的力度、服务群众的温度、法治建设的深度、科技赋能的速度,在这片黑土地上描绘着一幅幅警民携手的平安画卷:社区警务室里“唠嗑调解”化解邻里心结,景区执勤点多警种联动服务游客,“反诈印章”让普法宣传有了文化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