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大事,今年,很多家庭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无法团聚,他们是为了大环境的安全,就像张文宏所表示的:“大家就地过年是作出了牺牲,是为全中国人民所作的一次贡献和慈善......”同时,也让我们对无法团圆的家庭多一份细致的倾听和关怀。
肖敏的故事:“今年特殊,就地过年,不回家了”,当肖敏接到老公的信息时,她瞬间崩溃:“真的想离婚了,一年到头自己一个人带着俩孩子,好不容易熬到年底,结果老公不回来了。”
肖敏和老公是异地夫妻,她在县城带孩子,老公和公公常年在天津的一处工地打工,婆婆在工地做饭。肖敏心里明白,国家提倡就地过年,自己不该拖后腿,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老公明明可以做个检测就回来的,却选择了在外地过春节,肖敏对此特别气愤,她每年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这一个月,老公会全心全意在家陪陪孩子和自己。 如今仅有的相处时间都没了,这段婚姻还有什么意义?
等肖敏再看到俩孩子,瞬间就放弃了离婚的想法,最起码,老公的生活费还是很到位的,再贵的东西都舍得买,而且对孩子,对自己都无可挑剔。肖敏知道,老公的选择更安全些,可谁能理解自己的苦呢?
透过新闻看心理:
肖敏该如何理解丈夫的选择,又该如何沟通呢?
东北林业大学心理学教授田淑梅:
妻子照顾两个孩子,丈夫在外打拼,父母也在外打拼,可以说,这个家庭的成员都非常有责任感。但由于新冠病毒的影响,丈夫选择了就地过年,这是对自己以及家人,尤其是对老人、孩子的负责和爱护,还有对返乡以及返岗困难的考虑,当然,这些是客观因素,关键在于听到消息的妻子,内在创伤被激发,产生了被抛弃感,感到孤独,无助,而且现实中她的确已支撑了一年,身体心理的能量几乎被耗尽,此时陷在了自己的情绪中,就很难考虑对方、疫情、全局等因素,这是非常值得理解和体谅的。
其实,丈夫没有当面沟通,选择发信息告诉妻子,说明他很纠结,一颗心并不确定,既担心又想念,回还是不回,难以两全,他的决定做得很艰难。
妻子可以直接向丈夫表达自己的脆弱,比如说:“我想你们了,孩子也想你们了”去创造环境团圆,这是比较成熟的做法,沟通得好,即使丈夫无法回来,她心里也不会那么难受,如果总是处于受伤的状态,就没办法很好地和对方沟通。尤其是异地夫妻,平日里,除了沟通家长里短的具体事情,还要加强心与心的沟通,彼此关爱,多分享内心的感受。
春节对中国人来讲,心理的意义太大了。以往,无论多远多难,人们都要往家赶,老的小的盼了一年,希望圆满,感受幸福和归属,平和与爱,这些能量彼此之间流动,也支撑着人们再度启程。
肖敏一家人关于过年的纠结和难过很真实,就地过年,是一种坚守,是一种付出,感恩你们为国家、社会尽己所能,守望相助,在此,致敬每一位选择就地过年的平凡英雄!
《喃喃细语》节目组
□ 策划:林青
□ 新闻来源:婚姻与家庭
□ 编辑:苏涤
□ 审核: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