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观视野 >> 听新闻
    朋友圈给老友留言却小心翼翼,你也这样吗?|喃喃细语

    冯力(化名):前几天我去理发,由于换了个发型觉得蛮精神的,于是发了个自拍到朋友圈。有个很久没有联系的好友评论道:“年纪大了,脸也跟着大了啊,哈哈哈。”看到评论后我的第一反应特别开心,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几年前我们俩一起打打闹闹的日子。

    我撸起袖子准备“回怼”,输入框内写道:“你想找抽啊,哈哈”,但是觉得有点过了;把打出来的字删掉,改写成“就这么大,怎么着吧”,又觉得不合适。一时之间,我竟不知该如何回复。终于,我想好了如何回复他时,却发现他已经把之前的评论删除了,我的那条朋友圈只剩下他一个点赞。


    我盯着那条朋友圈愣了好久。那一瞬间,有种难过的感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之间需要这么小心翼翼,谨小慎微,连斗嘴都需要再三斟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忙忙碌碌,却很少再有交集。(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透过新闻看心理:

    为什么冯力和朋友都删除了留言?是什么阻碍了人们的交往?


    东北林业大学心理学教授田淑梅:

    我们怎么感觉世界,怎么感觉他人,和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关。冯力看到留言很高兴,觉得朋友冒泡了,他被朋友关注到了,而他删除自己的留言,是内心世界发生了变化,他担心对方受不了自己的言语,为什么担心对方呢?那是因为他感受到自己的留言中有点小生气,有攻击性,说白了,对方说他脸大他有些受挫。如果冯力真的觉得胖就是生活幸福如意,他不会删除留言,他只会高高兴兴地和朋友斗嘴。


    当然,朋友也担心自己的留言不得体。如果冯力及时回复,那朋友的犹豫就会消除,也不会选择删除留言。其实,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是外在距离的影响,是人心中的猜测、委屈、生气、担心等导致隔阂的出现。 


    一般来说,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不会产生太多猜测,因为面对面所获得的综合信息,只有7%的内容来自语言,其他大部分来源于人的身体语言,包括语音语调、面部表情等。而微信以及朋友圈大多只和语言有关,屏蔽掉了部分信息,缺失的这部分信息,大家就会去猜。同样的话,每个人赋予的意义不一样,有的开心幸福,有的胆怯害怕。


    所以说,不是成年人不适合当朋友了,而是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把彼此内心的东西给勾出来了,隔阂由此产生。网络世界快速便捷,但也带来很多问题,看似能高效地和很多人沟通,但另一方面,人们又很难走进亲密关系。我建议朋友之间多打电话、见见面、聊聊天、逛逛街,增加面对面的交流,小打小闹,你一拳我一巴掌的,不需要太多言语,就能确认彼此的感情。


    很多心理问题都和人际交往有关系,人际关系和谐,就像精神食粮吃饱了,干啥都有劲了。真实的交往满足了人们对理解、认可、归属感、安全感等内心需要的渴望。越是没在现实中体会到真情实感的人,越容易沉迷网络寻找连接,越是找不着越是沉迷。我们需要认清,网络的方式只能满足一部分的交往需要。


    《喃喃细语》节目组

    □ 策划:林青

    □ 播音:苏涤

    □ 编辑:苏涤

    □ 审核:姜明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