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观视野 >> 听新闻
    24岁女儿异地啃老+网贷,我做错什么了吗?

    李进(化名)心急如焚,因为24岁的女儿没有收入在家啃老。三年前女儿大学毕业,他好不容易托熟人给女儿在深圳找了一份工作。岂料不到一年,女儿就自作主张辞职了。女儿说,那个工作不适合自己,后来换领导,自己就辞职了。女儿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记性差,对这份工作也不感兴趣。李进认为这些都是借口,女儿就是不肯吃苦,是态度问题。


    李进的妻子说女儿眼高手低,能做的事情她又不感兴趣,好一点的工作她又做不来。两年期间,女儿频繁地换工作,但都干不长久,最后索性就不上班了,天天宅在家。看到女儿如此不上进,李进夫妻非常焦急,经常劝说女儿。


    今年,女儿终于跑去上海找工作了。但是一个月后,李进发现女儿只是在租的房子里睡觉,换了个地方继续做宅女啃老,依然没有上班。而且,女儿的一个网友打来电话说,女儿心情不好想要自杀,李进急坏了,让女儿回家。但女儿态度很坚决就是不回家,还要断绝父女关系。他拗不过倔强的女儿,两次都没能把女儿接回家。没过多久,李进再次接到女儿网友的电话,原来家里给的钱达不到女儿的生活要求,女儿借了网贷......


    李进的女儿说,从小到大父母除了给予她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严格管教外,几乎很少和她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对于她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也很少过问。(来源:金牌调解TV)


    透过新闻看心理:李进的女儿为何会走到这一步?该如何改变? 


    黑龙江大学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秦泗岩:

    女儿在生活中有一些极端的想法只选择和网友说,可见她与父母是疏离的,从小到大缺少情感的滋养,加上父母对生活照顾细致,对学习严格管教和控制,对孩子来说,本需滋养的部分很干涸,本该独立的部分又被严格控制,孩子处在两个极端,导致她内在生命的能量发挥不出来,总是处于无助无力的状态,缺少自信,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虽然已经24岁了,但在心理上还是儿童的状态。


    孩子生命的前几年是构建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0到1岁半发展信任感,此时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感,给予积极回应;1岁半到3岁孩子发展自主性,父母不要过分保护孩子,阻止孩子的探索;3到6岁走向社会,孩子发展主动性,父母不要替代孩子做事情。这对父母比较有代表性,他们觉得照顾好生活、管好学习就行了,结果导致孩子前期的安全感、主动性、自主性没有很好的基础,上学之后,严格要求学习,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始终没有发展品质的机会,慢慢地就不做了。有些孩子进入青春期时,自我意识比较强,会有弥补的机会,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的严厉和固执,连这个机会也没有,最终导致孩子无法独立自主、缺乏投入工作的能力和品质,她又如何能做好工作呢?


    我的建议是先去医院就诊,评估她是否处在一个比较抑郁的状态。另外,需要做心理辅导,现在啃老的结果不是一件事造成的,而是成长每一步的叠加。当然,问题也和孩子的个性基础有关,有些孩子内向敏感,有些孩子皮实一点,但只要方式得当的话,都不至于发展到如今的状态。


    奉劝那些家长,情感交流有很多方式,不止是关心孩子吃什么、冷不冷,还可以通过送礼物、肯定的言辞、身体的抚摸、高品质的陪伴等等,并且观察自己的孩子适合哪种方式,经此接收到父母的爱。


    《喃喃细语》节目组

    □ 策划:林青

    □ 播音:实习生  刘雨婷

    □ 编辑:苏涤

    □ 审核:姜明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