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冰城声音
    冰城深1度
    东轻数字化之变

    □文/摄 王秀晶 张雪濛 本报记者 韩丽平

    走进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现场,一幅由数字化勾勒的新画卷跃然眼前:熔铸厂内,机械臂精准而稳定地抓取铸锭,曾经需要3人操作的老生产线,如今仅需1人便能轻松管控;中厚板厂的智能仓储区内,铸锭自动完成出入库作业,信息同步更新,实时可见;板带厂区内,热轧铝卷的搬运与存储无需人工介入,料位利用率显著提升近三成……从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到生产一线的落地实施,从基础能力的稳固构建到创新领域的不断突破,东轻以数字化为笔,精心描绘出一幅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崭新发展蓝图。

    机械手臂高速运转。

    从人工测量到毫米级精准

    记者走进中厚板厂,这里看不到人来人往,也不见火星四溅,取而代之的是两只“钢铁芭蕾”般的智能机械手臂上演毫米级精准配合:一只精准测量着铝板的厚度、温度与宽度,另一只同步完成长度测定与自动打标。随即,在生产数据如神经脉冲般瞬间传入操作执行系统(MES系统)的同时,一项项具体任务如火如荼地展开。

    “过去人工测量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视觉误差和安全风险。”中厚板厂厂长韩春元指着正在作业的机械臂说,这两台银白色机械臂构成的生产线宛如精密钟表,将测量工序的误差控制在0.01毫米以内。

    “人员减少三分之一,生产效率却提升5%,产品表面质量显著改善,成品率再创新高……”中厚板厂轧制工区作业长何子龙用数据佐证着变革的力量。

    与此同时,在东轻数智化圆锭加工园区内,三台机械臂正上演着“协奏曲”:第一台机械臂钳起600摄氏度的炽热圆锭,如太极推手般将其送至锯切区;第二台完成精准切割后,第三台立即将检测合格的成品码放整齐。这一过程只需一名操作员监控数据。这条产线的改造历程,堪称一场“凤凰涅槃”。

    “这条产线由苏联援建,曾立下汗马功劳。但随着时代发展,下道工序的镗床环节却成了老大难。”熔铸厂设备保障组二级技师王骁睿回忆道。面对人工操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难题,东轻技术团队决定自己动手改造。他们用1300多个日夜完成了170余项改造。从信息化打标机到多轴机械手,从老设备外壳再利用到核心系统重构,他们用150万元的投资创造了年产能破万吨的奇迹。如今,这条生产线生产效率飙升40%,产品成材率提升10%,人力成本每年降低600余万元。

    数智化车间。

    产线焕新引领智能变革

    “数字化的价值,最终在一条条生产线上落地生根,既解放了人力,更提升了效益。”东轻装备部主任侯良友有感而发。

    在熔铸厂,曾经依赖人工搬运的铸锭生产线如今已实现无人化操作,机械臂的引入不仅大幅提升作业效率,还有效降低安全隐患。板带厂的变化同样令人瞩目。热轧铝卷下线打标、转运曾是“苦差事”,还因料位不足需叠层存储,易引发质量问题。数字化改造后,每班次减少1名操作人员,四班合计年减开支60万元;现场料位增至149个,仓储利用率提升27%,每年因擦滑、磕碰伤导致的质量损失减少约36万元,高温烫伤等安全风险也彻底消除。

    在东轻数字化转型版图中,中厚板厂和熔铸厂的变革只是冰山一角。AGV智能导引车穿梭在车间,MES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无缝对接,虚拟现实技术实时监控生产……一个覆盖全链条的“数字孪生”体系正在形成。

    “我们不仅要让数据说话,更要让数据决策。”东轻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荣旺表示,通过生产执行系统、检化验系统、高级排产系统的深度集成,东轻实现了从订单签订到产品入库的全流程可视化。这种“上下联动”的智能生态,正在重塑传统铝加工制造业的基因。

    热粗轧机旁,技术员梁福远演示着最新的风险预警系统。“温度超标、设备异常,系统都会自动报警,就像给生产线装上了‘神经末梢’。”梁福远说。

    这样的智能模块,已渗透到东轻的每个生产环节。这座见证过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老厂,正在用数智化续写发展篇章。“智能制造不是推翻过去,而是让历史积淀焕发新生。”张荣旺说。

    工人操作机床。

    强化顶层设计 夯实转型底座

    东轻的数字化征程历经多年精耕细作,早在2008年便开启数字化探索之路。进入“十四五”时期,东轻紧密围绕中铝集团的战略部署,确立了“数智东轻”的建设目标,以“数字管理、数字经营、数字底座、数字制造”四大核心板块为支撑,完成了全面而细致的顶层设计。据统计,“十四五”期间,东轻在数字化建设上的投入累计超过5100万元,从初期的摸索实践到如今的多点开花,每一步都坚实地推动着转型蓝图的实现。

    在此过程中,坚实的硬件支撑与高标准体系构建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东轻逐年升级中心机房,配备了高性能的服务器集群,总存储容量高达242TB,算力突破21.9TFlops,不仅大幅提升信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还有效筑牢了网络安全防线。同时,一支经验丰富的数字化运维团队,在硬件部署、软件调试等各个环节全程参与,为转型之路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坚实的底座之上,东轻将数字化的触角延伸至生产经营的核心环节,让数据成为驱动效率提升的新引擎。MES系统的全面建成,实现了合同管理、生产计划、准发管理等全流程的在线化操作,生产实绩实时可查;检化验系统与MES的深度联动,让质量检验业务实现了“一网通管”,从检验委托到合格证出具,全程无缝衔接。此外,能源管理平台的全面覆盖,为东轻的绿色生产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用能情况、设备功耗、运行状态一目了然。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