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到综治中心咨询事宜。本报记者 刘莉摄
本报讯(徐车 记者刘莉)“以前打官司、闹矛盾、跑法院,想想就头大。现在,进综治中心一扇门,专业调解,老百姓的揪心事,能在家门口解决了。”近日,郑女士在香坊区综治中心的帮助下解决了困扰自己的医患纠纷。该中心自6月运行以来,接待群众280余人次,登记148件,其中矛盾纠纷类16件,劳动仲裁类74件,其他咨询类58件。
香坊区综治中心设有9个服务窗口,其中,外设3个综合受理区、内设常驻单位及轮驻单位6个办事窗口。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有关功能,各部门合力化解问题,真正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诉求办理“最多跑一地”。除服务窗口外,中心还配备了2个专业矛盾纠纷化解室、1间银龄调解室、1间心理咨询室及1个仲裁庭,以专业力量保障服务质量。
香坊区组织引导部分省直单位离退休干部和香坊区政法系统老干部,成为“银龄调解员”进驻区综治中心,挂牌成立了全省首家“银龄调解室”。联草小区住户许先生,因为楼上住户孩子在室内拍球,邻里之间产生矛盾,来到综治中心寻求帮助。经过“银龄调解室”的“银龄调解员”耐心释法析理,楼上住户为孩子购买了静音篮球,地上铺设静音垫,并承诺在休息时段约束孩子。许先生对调解结果非常满意,一起邻里纠纷被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过程中,香坊区将便民服务事项齐全、配套设施完善区民生大厦作为综治中心办公地点,对二楼进行改建,打造服务联动、矛盾联调、平安联创综合体。在部门联动上,采取“高频事项常驻、低频轮驻”方式,整合调解资源部门入驻中心,未入驻部门以“中心吹哨”方式随叫随到,让涉及百姓身边的各类矛盾纠纷、复议申请以及便民服务事项,基本能在“一站式”综治中心内得到高效流转和处理。
在作用发挥上,注重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形成黎明街道“三因三式工作法”、香坊大街街道“三力工作法”、民生路街道“356”民主协商工作室、红旗街道“四步工作法”、建筑街道“十方联动工作法”以及安埠街道“三途三传工作法”等矛盾纠纷化解经验。针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龙园企业特点,升级建立“五所一庭一中心”调解模式,着力打造“枫桥龙园”。此外通过微信公众号、网格群等发布服务指南,进一步提高民众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