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若冰 刘影 记者李飞 白云峰)宾县摆渡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精准发力农业生产、特色种植、产业升级,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
蓝靛果长势喜人。刘影 本报记者 白云峰摄
深挖特色潜力,富民产业兴乡村。摆渡镇将蓝靛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耐寒特性与当地森林资源高度契合。年初以来,镇政府多次组织人员赴高校基地考察,在4个村连片试种50余亩超万株树苗,着力打造丽泉村前付屯为种植示范屯。同时,宏飞村引导陈志辉、高德财等种植大户规模化种植鲜食玉米5000余亩。
创新直播赋能,庭院经济焕生机。摆渡镇引导村民积极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发展庭院经济,在10600平方米的菜园种植蔬菜万余株,养殖禽类8000多只。将4000平方米闲置校舍改造为乡村振兴直播基地,基地设有榛蘑晾晒区、农家菜园、家禽养殖区和育苗室,配套建设1间室内直播间和100平方米物流打包车间,为庭院经济产品生产加工与展销提供核心平台。组建了由10余名留守妇女和返乡青年组成的直播团队,与35户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直播基地自5月初运营以来,直播30余场,带动特色产品销售突破10万元。
科技引领农业,规模经营增效益。为提升粮食产能,摆渡镇积极推广大垄密植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打造50亩玉米示范田,预计亩均增收300元以上。在养殖领域,摆渡镇大力扶持大伟养殖场主攻优质蛋鸡,目前存栏蛋鸡1万只,年产鲜蛋200余吨。此外,东平村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全程土地托管服务,一期实现17户1000余亩规模经营。释放的劳动力发展特色养殖,目前已完成2000余只鹅雏脱温,初步形成“土地托管+特色养殖”协同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