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理论大家谈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调研

    张世昌

    张世昌 沈航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传家宝,更是我们干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调研工作一贯重视,他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也提到,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可见,在当前时代要想做好调研,要学会在网络中了解民意,在大数据中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数据密切联系着群众

    群众在哪里,调研的队伍就要开到哪里。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67亿。可以说,无论是工作还是休闲,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最主要的活动空间,所以想要了解群众,必须要深入网络。而人们在网络上的“轨迹”或“痕迹”都会以大数据的形式被记录,这就需要我们在调研过程中积极把握数据使用的主动权,激活数据资源的信息价值。

    大数据不是随机样本,它是总体的呈现。这避免了信息缺失而导致的结果误差,它让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问题。另外,在网络空间人们会容易因趣缘关系而聚集在一起,群体中人的“同质化”也会使得调研方向更聚焦、调研数据更精准。

    大数据能够直接具体反映问题

    以问题为引领是我们党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在网络空间中,网民实践活动的逻辑起点大多就是“你看我看,你说我说。”这既包括他们对自身利益诉求的表达,也包括他们对所关注问题的看法。所以,大数据其实就是问题的综合呈现。在大数据形成的过程中,“小问题”因数据占比少而被自动过滤,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等因关注度高而容易成为热点问题,由于讨论较多而形成数据凸出的“大问题”。

    大数据对问题的呈现更直接、更具体。传统调研一般程序已知、模式固定、形式正式,无论是座谈、访谈,还是问卷,被访者由于客体身份的自我认知,以及交往过程中紧张对话氛围的影响,其所呈现的信息可能仅仅是自己观点的部分表达。而网络空间中身份隐蔽、交流自由,网民相对来说能更顺畅的发表意见。

    从形式上来看,留言板、跟帖或转发、关注公众号、注册APP等都可以被视为交流的体现,也都贡献着数据。从时间上来看,交流不受即时性方式的限制,这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补充答案,且远程对话或延时对话主要体现为人“机”对话,这也让人们有相对轻松的交流语境来进行话语建设,顺耳话、逆耳言等代表他们内心真实想法的语言都会反映在数据之中。

    要转变工作思维和提高技术能力

    调查研究不但是为了发现问题,更是为了解决问题。首先,及时有效掌握信息是贯彻群众路线,提升执政能力和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掌握运用大数据的能力彰显着领导干部的领导力。要提升对群众路线的重视,转变工作思维和提高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掌握主动权,也才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其次,大数据昭示着清晰的相互关系。量变引发质变,当数据达到一定量时,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性也变得清晰可见。相较于传统的小数据调查来说,无论是呈现现在还是预测未来,亦或是分析事物和解决矛盾,运用大数据都变得更容易和快捷。

    再次,大数据体现着大机遇。大数据的获取方式是多元的,这本身就拓宽了调研渠道。而且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利用大数据调研的基本技能。这倒逼着相关人员提升业务能力,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来说也大有裨益。同时提升群众的参与觉悟,以及利用数据共享加强各部门调研的关联性和协同性。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让决策“多样本”,让干部“好办事”,这些都能在用好大数据调研中得到一定赋能。

    总之,利用大数据是做好调研工作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式,更是在当今时代把握民意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策略和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