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文庙景观。
大成殿廊柱。
哈尔滨文庙简介。
大成殿牌匾。
大成殿一角。
□文/刘冬颖 摄/张澍
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先师庙等,是祭祀圣人孔子的庙宇。因孔子被尊为的文宣王,尤以“文庙”之名最为普遍。文庙的故事,要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后第二年说起。孔子首创私学,有教无类,倡导、推行礼乐文明,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去世后,鲁国执政者、孔家后人及弟子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据《汉书·高帝纪》记载,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用牛、羊、猪三牲皆备的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的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祭孔成为历代帝王的常典,并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不仅曲阜文庙规模越来越大,历代中国各地都修建文庙,以表达对孔子的敬意。明清时期,更是每一州、府、县都建有文庙,并形成了完整的规格礼制。在所有文庙中,哈尔滨文庙是非常特别的一座,有不同于其他文庙的两个特点: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造的最后一处规制完备的文庙;一是由地方政府主持,中外各籍人士共同筹资,共同建造。
文庙的一砖一瓦,都是有故事、有历史的。哈尔滨文庙始建于1926年,兴建时就没有开正门,现在的大门是另修的边门。因为按照中国传统,无论何时何地修建文庙,如果想开正门,必须先由当朝、当地的状元来祭孔,才可以辟建。这个习俗本身就有鼓励地方重视教育,激励青年学习上进的意义在其中。哈尔滨文庙修建的时候,科举制度早已废除,再无状元来祭孔的可能,也就没有修建正门。从边门走进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牌楼“德配天地”匾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子语类》),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普通人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实现了教育公平。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重视仁、礼、义,强调在生活中践行孝、悌、忠、信,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行为指南。因而东牌楼题字“德配天地”,名为“礼门”;与之相对的西牌楼叫“义路”,题字“道冠古今”,表达对先师孔子的崇敬。从东牌楼走进文庙,就会看到寓意吉祥的半月形泮池,泮池中间架有泮桥,也叫状元桥,蕴含祝福学子学业有成之意。科举时代,学子来孔庙祭祀时,没有功名的只能绕着泮池而走,有功名的士子,方可走过状元桥。泮池正对着棂星门,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棂星比孔子,意味孔子广育英才。
哈尔滨文庙的主体建筑,包括东西牌楼,均采用了帝王宫殿才能使用的黄色琉璃瓦,这是雍正时期破格诏许用在文庙建筑上的。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檐下的额枋彩绘,也是御用最高等级“金龙和玺”样式。置身文庙中,目光所及,红墙、黄瓦,檩枋彩画以青绿作底,金龙盘绕,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规制与色彩美学。棂星门后是孔子像,雄伟的殿堂衬托着伟岸的孔子像,体现了君子如日如月、如山如河的气质风度。拜谒孔子像之后,顺次走到大成门。朱红色的大成门按照皇宫礼制镶有九九八十一颗门钉,门前汉白玉浮雕上,山海相连图案衬托着双龙戏珠造型,寓意风调雨顺、江山永固。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原名文宣王殿。“大成”之名源自宋徽宗,他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因之将文宣王殿改名为“大成殿”。大成殿匾额是由中国最后一任状元刘春霖题写的。据《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记载:“自清光绪三十二年,升孔子为大祀……凡庙制,大成殿居中南向,为堂九,为夹室二,都十一楹”。哈尔滨文庙修建之时,孔子的祭祀规格已升为大祀,大成殿的设计就采用了九堂二夹室十一开间大祀的规格,超过了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的九开间格局,规格上为全国文庙之最。大成殿的屋顶结构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最高等级,顶层飞檐上摆设骑凤仙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和斗牛十个走兽,突破了传统规制的六个走兽。哈尔滨文庙兴建的时间正处于中国建筑风格的变革时期,因而其建筑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也吸收了西方建筑的合理元素。大成殿的内外金柱由木材改成钢筋混凝土材质,更加坚固安全。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都会在大成殿举行祭孔大典,古代称之为“释奠礼”,表达对孔子的敬意与怀念。
哈尔滨文庙是仿照清代建筑形制的三进院落,经一进院落泮池、棂星门,至第二进院落大成殿,最后是第三进院落的崇圣祠。崇圣祠雅静清幽,花木扶疏,每年春夏,鲜花次第开放。来到这里的人,都想在院中长椅上静静坐一坐,欣赏被榆叶梅、李花、丁香簇拥的崇圣祠的典雅风韵。
文庙院内有三座石碑:一进院落的无字碑是效仿武则天的无字碑而立的,留待后人评说文庙修建之功。爱国将领张学良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位于二进院落的东南角。碑阳刻有近500字《碑记》正文,叙述了文庙修建的历史背景及意义。位于二进院落的西南角,有一座《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据该《碑志》记载,哈尔滨文庙是会集中外人士、官商共同筹集资金建造的。文庙筹备委员会和工程委员会中有多位外籍人士的名字,在捐款人中也有多个外国商号和外籍人士。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籍人士,积极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圣殿建设中,也是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佳话。
除祭孔,推广儒家礼乐精神,现在的哈尔滨文庙又增添了新的文化功能。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以文庙为馆舍,保护、收藏、研究和展示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赫哲族的鱼皮服饰、满族蚕翼绣、鄂温克族的渔猎工具……大小配殿内,种类繁多的展品讲述着黑土地上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不断交融、发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