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文学课》/《国家人文历史》 编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年3月
□刘小兵
唐宋时代,缔造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繁荣与辉煌,而其中唐宋八大家的贡献,可谓有目共睹。《唐宋八大家文学课》以八大家之生平为经,以其著述为纬,绵密有痕地勾勒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从中,既可了解唐宋之际的文学思想,还能生发开去,悠然看见中国文化的来处。
所谓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之际八位著名的文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他们在继承前人文学传统的基础上,秉承“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理念,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推动了文学事业的蓬勃开展,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书写了崭新的一页。全书以每人一章的叙写方式,详细论述了他们在“古文运动”中的文学思想和艺术主张,从而,揭秘出八大家之所以赢得后世推崇的根本原因。
唐之前的魏晋时代,文坛上曾兴起了一股萎靡奢华之风。彼时的文人,往往以追求辞藻的华丽为荣,书写的内容,不是停留在风花雪月的情感记事上,就是陷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个人抒怀中。以韩愈为代表的八大家们,深刻洞察民间疾苦,立足于用文字表现丰富多彩的时代人生,常常感时而发,对这种言之无物的浮华文学深恶痛绝。在他们看来,文学一旦脱离了火热的生活,满足于闭门造车式的拎须苦吟,映照现实、书写文明的社会功能必会日益弱化,优秀的文学传统更是将不复存在。在他们的接续努力下,这才涌现出唐宋文学的绮丽景象,在中国文化史上,巍然矗立起了唐诗与宋词双峰并峙的局面。
文以载道映初心。唐宋八大家的涌现,是激情与才华的碰撞,也是历史与时代的造就。本书既从大处着眼,勾勒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又深入具体,叙写文人的读书、为官、交友、游历、遭贬黜等人生经历,呈现了生动可感的唐宋八大家形象。位列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以儒家道德和古文传统来改良文学,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他开启了中国的新思想时代,用文学作为重要的载体,毕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宣介推广中。他一改魏晋隋时代的浮艳文风,坚持“言之有物、言之有实”的创作思想,为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增添了鲜活的时代内容。同为唐朝的柳宗元,则继承了韩愈的优良传统,以清丽峭拔的文笔,不但抒发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还用率真质朴的行文,深切表达着对现实的关注、对百姓生活的忧思,使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影响日益深远。宋代的欧阳修,为了摒弃当时文坛上兴起的浮夸浓艳之风,奋笔疾书,以“史家的春秋笔法”,泼墨挥毫,力陈其中利害,予同道中人以醍醐灌顶的思想启迪。“三苏”中的苏洵,敢于创新,他的散文突破了以往的窠臼,用浩荡的笔势,滔滔的雄辩,开辟了古典文学的另一重境界。曾巩,则坚守着文以载道的创作初心,以大开大阖的恣肆之笔, 书写着“古文运动”新的传奇。作为政论家的王安石,以一篇篇说理透彻、史论结合的雄文,把宋代散文的写作推向了新的高度。最具特色的,无疑是有着“文化巨人”之称的苏轼了,他独抒性灵、不拘一格的“苏式”文章,抱朴守拙的书画作品,每每于雅俗共赏中,创造出词境意境的崭新格局,彰显出中国古典文学高渺深远的丰赡之美。而其弟苏辙,才华同样横溢,在宋代散文界可谓独树一帜,即便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园地里,也享有重要的地位……
与以往评述唐宋八大家之作品不同的是,本书在展现八位传主突出文学成就时,也毫不回避他们身上涌现的瑕疵。如韩愈年少家境窘迫,也曾违心结识贵权……总之,阅读本书,能让人见识到八位文人的另一面,使他们的形象更饱满、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