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民俗博物馆里的时光倒影

    加格达奇民俗博物馆。

    □文/摄 安文生

    从加格达奇的东湖公园走出来,恰好看到加格达奇民俗博物馆(也叫铁道兵纪念馆)。这么巧,尤其是门口美轮美奂的根雕,吸引我走了进去。

    还是第一次看私人博物馆。馆长刘少玉介绍说,展厅3100多平方米,里面有四万多件藏品。可想而知,这里面倾注了他和父亲多少年的心血。

    本来对铁道兵的历史,我知之甚少,也从未关注过。在北山公园看过铁道兵纪念碑,又在这里看过相关的展览,才有了一些印象。刘馆长详细讲解着一件件展品,对于他来说,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物品。每一件藏品,都有它的来历,都有它背后主人的故事,及收藏它的来龙去脉。

    因为都是老物件,有些原主人已经去世了。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人收藏的话,可能已经被儿女当做无用之物,断舍离之后,消失于历史的尘烟之中。其实很多东西,我都在童年见过。像东北的悠车、儿时的小圆镜、老太太用的烟袋锅……看到它们,就觉得亲切,仿佛时光倒流。

    小时候,我也曾经觉得好玩,攒过烟盒、糖纸、邮票。不过,后来就不再留着了。不像刘馆长,长期专注做这件事,把它变成了毕生的事业。他说,主要是父亲留下了很多东西,他要继承和发扬。讲到父亲的那些物品时,他虽然说得平常,可是能够让人感觉到其中的感情。有几个子女,能如此重视父亲的爱好呢?这平淡里,自然有深情。

    还有一个展柜,里面放着的是他妻子留下的生活痕迹。虽然妻子去世三年了,在那些物品的后面,仍旧可以看到当年的风采。有她过去年轻时的照片,是毋庸置疑的漂亮姑娘。刘馆长说,“她哭起来都是好看脸儿。”还有一个精致的小乌龟摆件,因为她原来的网名就叫小乌龟,所以他在小摊上看到,买回来给她。她很喜欢,也很开心。

    现在小乌龟仍旧那样可爱,可惜伊人已经不再。

    刘少玉同时是根艺美术师,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那些根雕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一些脸谱头像。那么一大块木头,才两三天的时间,就在他的雕刻下,成为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虽然我不懂根雕,可是美总是相通的。它们仍旧有奇妙的感染力,让人体会到那些线条里洋溢的生命力。仿佛那些根雕老人的脸,都有了他的故事和想象,都有了它们的感情。

    人的时间花在哪里,是显而易见的。原来这样也是一种活法,可以如此鲜活有趣。三层楼的展厅,处处都干干净净,都是刘馆长一个人打扫的。几万件旧物,却没有一丝异味。甚至连那些银饰、铜器,都没有氧化和锈迹斑斑的痕迹。他都进行了仔细的清理,并不会因为维持原貌,而保存那些脏污。连那些衣物,都用消毒剂精心处理过。

    为了更生动地还原东北的民俗,他搭建了土炕,在上面展示了那些东北人生活的场景。为了展现铁道兵的风貌,他给模特穿上了当时的衣服,背上了武器和设备。时时皆用心,处处皆风景。还有一些装饰画,都是他用心制作,难怪是美术师,做什么像什么。

    看过国内许多博物馆都有相似的感觉,规模化的展厅,疏落有致的介绍。而这家民俗博物馆,藏品更丰富,展出更集中,更贴近大兴安岭人民的生活。没有那种疏离感,让人觉得身在其中,那些展品,都和自己那么亲近,都有血有肉,有曾经寄托在上面的记忆和感情。

    在听刘馆长介绍的时候,我其实是很受触动的。讲了两个多小时,他的嗓子都有些哑了。不仅仅是看了一个博物馆,仿佛还看到了他的半生。他对收藏的热爱是显而易见的,只是之后,又有谁来跟随他的脚步,继续保护他的毕生心血呢?

    或许是我多虑了,对收藏的热爱可以穿越时空,这种对于历史和文化的保护精神,自然会流传下去。甚至会感召更多怀有同样愿望的人,比如来过这里、和博物馆有过交集的人们。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