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文学的态度

    第一次读朱明东的散文,是他发表在《人民文学》2019年第10期上的《加漠公路》。这篇7000余字的散文以宏阔的视野展现了蜿蜒在祖国东北边陲加格达奇至漠河这条公路的“舞八百里程之绰约,扬兴安南北之壮美”。

    明东以他散文的情韵、形象和文辞愉悦着读者。

    明东在抒写乡情乡愁的过程中,重视人物的形象刻画,使人物和乡村环境交相辉映。《麦子》里有名有姓的人物十几位,但各有千秋,形象不同、性格不同,真有了小说的人物特点。老海叔的形象像东北原野上生长的一棵老榆树,是农村生产队长,不搞唯上、惧上的事儿,坚持实事求是,是一个性格分明的文学形象。刘瘸子、张大嘞嘞等的人物形象也极具独特的文学特色。

    明东在散文创作中怀有对于现实的极大关注。《签名售书》讲述了一位文学爱好者自费出书后的辛酸苦辣,《有责任的冬天不会冷》批评了漠视百姓冷暖的“衙门”作风,《噪音让我逃离》关注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错误发展观,表达了对良好生存环境的呼唤和追求。

    明东的散文作品始终流淌着凝重和深沉的爱。他不仅是作家更是孝子——《蓝色玻璃罐》以物思人,叙述了儿子对于母亲那种刻骨铭心的爱;《墓碑前的山杜鹃》则以扼腕的痛苦回忆母亲在去世前夜的电话,体现出母亲对儿女的牵挂,表现了母亲对于儿女“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做事做人的认可;《风筝》《怀旧》是对父亲的深切怀念;《紫丁香》是对祖父祖母的怀念;而《高考之前》《“讨价坏家”》《给儿子订车票》等体现的是父亲对于自己儿子的爱,这种爱是责任重于泰山的爱,是明东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做人准则的延续。另外,《老屋》《徐大个子》《老海叔》等反映的是对于家乡邻人的爱。

    明东曾在大兴安岭林区工作,在散文创作中,笔触时常情不自禁地涂向那莽莽的森林和翠绿的林城。他站在高高的兴安岭上,满怀对大自然的爱恋,高唱《大兴安岭的风》,《一座城市的脊梁》以对林业和自然的仰视和致敬,展现了人们为保护大森林所做出的贡献,“昨天的、今天的、明天的,无数的脊梁汇聚在一起,不就是这座城市的脊梁吗?”

    “文学上的奋力攀登,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是朱明东在《游走在萧红的文字中》,对他所敬重的呼兰老乡、著名现代作家萧红的评价,那么反过来说,明东的生活态度就是不断地、奋力地在文学之路上,向着高峰的不断攀登。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