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哈师大教授领衔中国传统艺术工作室获省级殊荣
    刘钻:乡愁润笔 童心入画

    《大云水 凭树》 2016年纸本水墨

    《太平有象》 桦树皮剪纸

    《大云水 留别》 2016年纸本水墨

    五谷山居记事·那时的五谷山(2013)

    《渔者》 桦树皮剪纸

    生活报记者 周际娜

    7月19日下午,“五谷山居”画室。大热天里,刘钻教授正伏案挥刀,忙着创作一幅桦树皮剪纸。身后的墙壁上挂着他的山水画作品,脚边一只名叫“星星”的虎纹加菲猫,躺在地板上玩着一只布鞋,他低头笑道“鞋快被咬废了,送给它了”。这间原木装修、中式风格的画室,是水泥丛林里难得的自然之境,因气势恢宏的“山水”点缀其间,而显得愈加宽敞。

    刘钻教授是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省美协副主席、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也是我省桦树皮剪纸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前不久,由他领衔的哈师大中国传统艺术工作室,荣获黑龙江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童年把泥草房画成“花房” 曾被翠绿植物感动落泪

    “从我开始画画到今天,其实很多灵感都来自童年的记忆和感受。”研究了30多年民间美术的刘钻,如此感慨。

    刘钻的家乡在北安市通北林业局,他在小兴安岭边上的一个乡镇,度过了五彩斑斓的童年。母亲和姥姥擅长剪纸、刺绣,算是他的启蒙老师,每到传统节日,家里那些花花绿绿的剪纸碎屑,在他眼中“就像糖果一样,仿佛是甜味的”。

    从四五岁起,刘钻就记着自己做的很多梦。长大后,他已经分不清那些奇妙的景象,究竟是源自梦境还是自己丰沛的想象力,只记得“天上的星星从眼睛里升起,在左眼跳舞,又舞到右眼”。六七岁时,父亲送给他一盒彩色粉笔,很快家里的泥草房变成了“花房”。外墙被他画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刘钻还踩着凳子画了许多蝴蝶,想尽可能让它们“飞得高一点儿”。少年时期,他的艺术家潜质逐渐显露,敏感多思,感受力超乎常人:他蹲在南瓜秧宽大的叶子下,仔细聆听雨落在叶上的细语声;看到翠绿的植物,有时会被感动到落泪;瞥见雨后金色的夕阳照亮老屋,糊满报纸的墙壁上,仿佛每个字都在发光,心里会生出一种美好的感觉……

    “他们都说,我以后能当画家。”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这或许只是亲友间一句注定淹没在时光里的好听言语,但对刘钻而言,他的人生之路其实从童年起就找准了方向。学生时代,他自愿替同学做美术作业,这是那个叛逆小子,为数不多爱写作业的时刻。

    从民间美术里 找寻中国画创新的“出路”

    一切似乎顺理成章。1991年,刘钻考上了哈师大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在学习装饰艺术时,接触到了民间美术。剪纸、年画、刺绣、泥塑……他从小对这些民间技艺耳濡目染,经过系统学习后才华尽显,成绩突出,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8年,刘钻迎来了第一个堪称人生转折的重要机会——前往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他在民间美术研究室系统地学习了民间美术理论,还和吕品昌先生学习陶艺,跟吕胜中先生学习剪纸和民间美术造型思维,并创作了大量作品。闲暇时,他偶尔会画些水彩画,吕胜中先生提出了一个对他影响深远的建议:“你搞的是中国传统艺术,应该画彩墨,最好能学国画。”

    一年学习期满,返回哈尔滨后,刘钻逐渐开始向水墨画靠拢。2003年,他考取了当时还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艺术学院院长卢禹舜的研究生,在其影响下,系统学习了中国画传统,同时,卢禹舜也给刘钻指明了艺术发展方向。

    刘钻在思索何为真正的中国画,并找寻到写意是中国画的核心时,他从民间美术里找到了一条探索中国画创新的“出路”:中国画和民间美术的共同点都是言志寄情的写意艺术,而民间美术是写意思维的“巨大宝库”。中国画不应丢了自己的审美品格和灵魂,真正的创新,应该是从民间美术中汲取养分。

    画作既神秘又质朴 给文人画添一缕烟火气

    虽然35岁才开始跟随卢禹舜先生学习中国画,但“跨界”而来的刘钻恰逢其时。多元的学术背景,让他更懂得如何把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联系在一起。直觉告诉他,自己将去往一条新的道路,而且前路会越走越宽。

    刘钻代表作之一的“五谷山”系列,描摹的是他心中的“桃花源”,他揣着一支画笔在理想的精神家园里漫游,将本真的浪漫、童年的记忆和文人的意趣汇集在画卷之中。

    “他似乎不关心自然本来的面目,更关心灵魂深处的映像。”在导师卢禹舜看来,这造就了刘钻艺术世界的神秘性。他的艺术常常给人超现实的感觉,但是他不是超现实主义者,他认为自己的艺术比他看到的世界更接近现实,“刘钻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家,在现实世界中寻梦,在梦的世界中寻找现实”。

    刘钻喜欢有古意的地方,他寻访江西、安徽等地古老的村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值得玩味的是,他的绘画里,既有文人画中的山川林木,草房溪水,也有田地耕牛,但是其形象和造型与民间的形象和符号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哈师大美术学院院长赵云龙评价道:“充满灵气的山野与质朴粗犷的乡村气息竟然可以糅杂在一起,表现出了一股浩瀚神秘的灵动之气。”这是因为刘钻很早便意识到了:一个真正的文化人,除了有精英意识,经过精英式的训练,还应拿着“显微镜”朝民间张望。他文人画里的烟火气,便是这庙堂与江湖的最佳平衡。

    近些年来,刘钻的中国画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国内大型展览。中国画作品《静山有云来》,入选2009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江山无处不怀古》,在201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得优秀作品。2014年9月,中国画作品《江源流远》,入选“全国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中国画部分。《大云水·留别》《大云水·凭树》《大云水·它山》,入选“新中国画家系列”黑龙江省国画作品展,并在中国国家画院展出。

    成立中国传统艺术工作室 “要把桦树皮艺术 转化成数字产品”

    刘钻不仅是国画名家,也是我省桦树皮剪纸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当年,他从中央美院进修归来,其实还带着剪纸名家吕胜中先生布置的一项“作业”:“你们黑龙江有一种非常好的剪纸材料——桦树皮,现在没有人做,希望你回去后,能多做一些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此前,这项少数民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手工技艺,多被制作成建筑、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尚未被当成独立的审美作品。刘钻走访少数民族聚居区,学习观摩,不断精进桦树皮剪纸技艺,寻找其独特的表现力。

    2011年,由刘钻领衔的中国传统艺术工作室成立,“跨界”经验丰富的他,引导学员近距离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室突出学习、科研、设计、艺术创新、实训、生产的现代职教,强化中国传统文化视域的中国画、剪纸、陶艺等艺术成果落地转化,推动艺术创作创新性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学员。如王志善、吕朔、苗雨晴、孙超龙、苗思源等绘画工作者,荣获12项国家级奖项、52项省部级奖项、17项地市级奖项。

    “产品转化是工作室的一项重要任务。未来,我们要把桦树皮艺术制作成数字产品,在虚拟空间里转换成三维艺术,生成另外一种视觉效果,可以制作成神话故事、表情包和电子壁画等,把传统进行创新,将其与旅游、文化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要生产出地域特点和文化性强的旅游产品。”刘钻说。

    本版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