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立三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共中央适时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1945年12月2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中强调: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1]。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上述指示精神,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把鸡西(宁)建设为巩固的战略后方基地、煤炭能源基地与军事工业基地。解放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以后,特别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前夕,鸡西(宁)矿区的煤矿接管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复产开工进程严重受阻。
图为李立三
1946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时任东北局副书记、北满书记陈云同志赴牡丹江、合江省,落实统一货币、筹措部队后勤物资等事项[2]。在鸡西(宁)矿区调研时,他一方面理顺煤矿领导关系,另一方面要求矿区重点抓运储煤和复工生产。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首先,鸡西(宁)矿区生产条件恶劣,连火车燃煤都难以保证,有的火车只好烧豆饼、黄豆、木头拌子等替代品,遇到上坡路甚至配双车头;电厂煤量也告急,个别地方只好点煤油灯、蜡烛。其次,国民党特务和政治土匪则乘机造谣惑众,煽风点火,动摇民心。再次,国民党军此时集中优势兵力准备向临江地区发起进攻,大战在即,煤炭成了稀缺的战略资源。因此,解决煤矿接管和复工生产成了当务之急。
一、李立三全权领衔出巡
针对鸡西(宁)煤炭工业基地创建中存在的棘手难题,东北局及北满分局领导经过认真讨论研究,最终决定委派中央委员、东北局委员、敌工部部长和东北军调处三人领导小组成员李立三前往鸡西(宁)全权处置相关事宜。李立三不仅具有丰富的领导工运的经验,而且在苏联工作与生活多年,不仅精通俄语,而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俄国通”。
接受任务后,李立三同志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查找资料、摸清情况外,还与苏军司令部进行了沟通,弄清了混水摸鱼“接管”鸡西(宁)矿区煤矿白俄分子的真实身份和来历,立即开始了鸡西(宁)矿区的巡查之行。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前的1946年12月12日,李立三乘坐东北铁路局安排的专列,由东北工矿处处长刘向三陪同,冒着严寒北风、不惧匪患作乱,于12月13日夜赶到鸡西(宁)矿区的恒山煤矿。
二、现场办公,“一站式”服务
李立三刚到恒山,便与同行人员连夜深入到职工宿舍看望矿工。那时的职工宿舍条件较为简陋,称为“大房子”,通铺、屋子冷、嘎斯灯是其特点。李立三同志亲切地与矿工握手,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后,他站在宿舍地中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你们过去受日本侵略者残酷压迫和把头的剥削,现在解放了。你们是矿山的主人,把矿山建设好以后,生活条件将会很快改善和提高。鸡西解放了,全国还有许多地方没解放,前线急需用煤,咱们在后方要多生产煤炭支援前线,解放全中国!”李立三句句话都说到了矿工的心坎上,“大房子”里暴发出热烈的掌声。
刚刚离开“大房子”,李立三便在矿领导陪同下马不停蹄地来到装储煤外运的现场,看望在-40℃下徒手装火车的工人。李立三看到工人大多穿着既不御寒、又不耐穿的棉衣裤,又看到两位抬着沉重煤筐,踏着颤颤微微跳板装车皮的工友。他赶忙迎上前去和大家握手,询问大家的吃住等生活情况,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当听到矿工反映:“矿区酒厂停产,买不到白酒,希望能喝上白酒御寒暖身解乏。”他立即嘱咐随行的刘向三处长:“要想尽办法尽快解决。”在巡查结束不久,东北工矿处即从哈尔滨调来白酒,满足了工人们的要求。
12月14日,李立三在听取东北工矿处副处长孙然关于矿区恢复生产与抢运储煤情况的汇报后,又连夜会见了恒山矿的党代表吴良俊及土改工作团的负责人。会面的屋子不大也没有凳子,他和屋内的十多人一样站着交流。党代表吴良俊同志重点反映土改工作团越过矿上,抓捕并枪斃了旧职员林学三事件。听完汇报后,李立三用浓重的南方口音形象而又生动地讲解了战争中优待俘虏的政策,循循善诱地告诫在场的各级领导同志,要特别注意政策,更不能滥杀无辜。现在煤矿恢复生产正是用人之际,要注意掌握好团结改造旧知识分子的政策,把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多出煤支援前线。大家深受教育和鼓舞,消除了隔阂,增强了团结,决心“地矿合作”,做好复工和煤炭抢运工作。
巡查日程一个接着一个。12月15日,他与大家步行视察了恒山矿重点单位和部门,晚上又在俱乐部给全矿干部和工人代表作了解放战争形势报告,号召煤炭工业基地的干部群众用多出煤的实际行动支援东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会后又听取了白俄资本家侵占煤矿情况的专题汇报,在重点讨论仍被白俄资本家强占滴道矿的情况后,确定了次日赴滴道矿调研的行程安排。
三、组织群众护矿权,义正辞严驱白俄
李立三同志工作节奏快、效率高、办法多,组织领导工作也富于鼓动性。到达滴道矿后,一上午时间,李立三先后深入“大房子”看望了休班的矿工,走访了矿工农总会会长陈子章,视察了抢运储煤现场。到了中午,李立三组织召开了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参加的座谈会。根据大家反映最大、最集中的白俄矿长霸占煤矿、盗运储煤、拆毁设备和欺诈矿工等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讨论。在大家讨论激烈之时,李立三同志不失时机地提出:“把煤矿收回来以后,你们能管得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干部工人们群激昂地回答:“能管好!”李立三同志一拍桌子说:“好!下午四点到白俄办公室,我们一同去交涉!”
交涉过程中,傲慢的白俄矿长乌鲁维茨对于霸占滴道矿的行为拒不承认,且狡辩道:“我是中长铁路和红军司令部派来的,不受中国当局管辖。”李立三同志据理力争:“滴道煤矿不属于中长铁路,有文件和地图作证。我们中国共产党要接管这座煤矿,我要你们退出滴道!”白俄矿长以退为进,软中带硬地继续狡辩说:“那我还得等中长铁路和红军司令部的通知才能走。”李立三同志拍着桌子大声呵叱道“胡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全权代表,也是中长铁路的中方代表,中长铁路在我管辖之内。我来的时候到红军司令部问过,他们没有派你来!我命令你退出,给你三个月时间准备移交!”这下揭开了白俄矿长伪装的面目,他像泄气的皮球一样,一屁股坐在方凳上,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说:“我…我移交,我走。”李立三同志声色俱厉地命令说:“凡属中国人民的财产,不准你带走!”白俄矿长妄图抵赖,慑懦地说:“那…那可是我们的战利品。”李立三同志正义凛然地回复:“苏联出兵帮中国,是尽国际主义义务,不是占领!你个人的身份和名义,也不能代表红军。”
白俄矿长颜面扫地,无话可说。李立三同志却严肃地继续对白俄矿长说:“我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要你把拖欠工人的工资补发了再走,不然的话,我还要找你算帐!”交涉以人民的胜利告终,被白俄资本家霸占的滴道煤矿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在场的干部和职工欢呼起来,李立三同志为长期受日俄欺压凌辱的煤矿工人们出了一口恶气,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四、千叮咛万嘱咐,政策、政策还是政策
在与白俄矿长交涉收回滴道矿后,当晚八点,李立三同志一行又乘专列开始了麻山矿的巡查。列车开到麻山车站已是翌日清晨4点。李立三同志不顾连日来的疲劳,在麻山矿矿长任弼绍同志陪同下,与同行人员一起视察了矿区,随后在专列上听取了任弼绍的工作汇报。当他听到准备再枪斃几个人的时候,李立三同志格外重视,询问详情后再三叮嘱道:“你们是企业,不能杀人。罪大恶极的汉奸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也要有手续,要经过地方政府公安部门出面处理。”临行前,他又再三嘱咐任弼绍同志要特别注意政策,组织好开工复产和抢运储煤等各项工作,为建设鸡西(宁)煤炭工业基地和后方战略基地做出新贡献。
两个多钟头的视察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巡查鸡西(宁)矿区接管与开工复产的任务也圆满地完成。专列行驶中有节奏的隆隆声也像为他们的凯旋而欢歌。送行的人群望着渐行渐远的列车,恋恋不舍的离开,共产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驱白俄、保矿权的故事却传遍了鸡西(宁)矿区,流传到今天……
巧合的是,李立三同志离开鸡西当天,东北民主联军在南满临江、通化地区开始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正是得益于鸡西煤炭基地源源不断的能源供给,东北民主联军才得以彻底粉碎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使东北根据地得到了巩固,为接下来解放军反攻、消灭东北国民党军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一份日程安排表与一处巡查效果清单
李立三同志鸡西(宁)煤炭基地巡查,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初心和担当精神,笔者感动之余情不自禁的整理出一份巡查日程表:
1946年12月13日晚到鸡西(宁)恒山,先到“大房子”看望矿工,而后去装运储煤现场调查;
14日,白天听情况汇报,夜间会见矿上党政干部与土改工作团的负责同志;
15日,白天到矿上视察,夜间作形势报告和听取接管煤矿情况汇报;
16日,上午到滴道矿“大房子”看望矿工和走访矿工农总会会长,中午召开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座谈会,下午与白俄资本家交涉收回矿权,晚8点乘车赶往麻山矿;
17日,早4点到麻山矿,视察矿区后在专列上听取汇报,两个多小时后返回。
李立三的巡查效果清单:
1.从哈尔滨调来白酒,解决了矿工御寒解乏的问题;
2.从白俄资本家手中夺回了滴道矿矿权,并为矿工索要拖欠工资;
3.理顺了地方与煤矿,以及土改工作团与煤矿党政组织间的关系,避免反奸除霸等问题上的交叉与予盾,促进了地矿之间的合作;
4.总结了土改工作经验教训,解决了扩大化的倾向;
5.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形势任务教育,开展了一次战略后方基地和煤炭基地建设的再动员;
6.进行了一次法制教育,纠正了某些越权关押和枪毙坏人的现象;
7.后续效应不断显现……直至现在,还在成为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范例。
注释
[1]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第887页)
[2]陈云年谱(上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581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
[3]陈云年谱(上卷)[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
[4]彭真主持东北局[M].田酉如.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5]鸡西矿务局局志[M].鸡西矿务局志编纂委员会.内部资料.1990年
[6]鸡西革命老区工运史话[M].李景祥主编.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
[7]鸡西煤业历史文化研究[M].张春姣主编.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