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这里有诗一般的乡村生活

    牡丹江宁安渤海镇。

    牡丹江穆棱下城子镇孤榆树村。

    佳木斯同江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孙葳秀

    眼下,正是龙江最美的时刻。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一幅田野铺金、诗意浪漫的美丽画卷正在这片沃土徐徐展开……

    走进齐齐哈尔市哈拉新村,满满的达斡尔族风情扑面而来。各具特色的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哈拉古城遗址和传统民居让人饱览民族风情;开阔的库木勒草原,依江傍水,天蓝草青……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在这里,可以尽享安宁祥和的乡村景象。

    孤榆树村是东北抗联第二、第四、第五军奋战过的地方,密林深处建立的密营地是革命历史最好的见证,扑面而来的红色精神感染着来到这的每一个人。吃抗联餐、走抗联路、唱抗联歌、听抗联事迹、瞻仰革命遗址……这里正以另一种方式将东北抗联精神薪火相传,让游客在参观学习、缅怀先烈事迹中感受心灵的洗礼。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这首著名的《乌苏里船歌》所描绘的赫哲渔猎文化说的正是佳木斯同江市八岔村的景象。山水相依的八岔村独特的民风民俗和神秘的赫哲文化烙刻在每一个人心中,让游客跟随着沉淀千年的赫哲族文化,领略渔猎民族的生机与活力。

    来到大庆市林甸县四合乡联合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移步换景的魅力画卷——广阔无垠的草原上,鲜花、野草点缀其间,绘就出独具个性魅力的湿地原生态景观;静听乡间的鸟鸣声、田边的流水声以及青禾的摇曳声;最令人心动的,是特色果蔬采摘,动手的乐趣,叠加美食的诱惑,仿佛回到了童年,乡间烟火醉乡愁……

    道路整洁、花红柳绿、庭院幽静……这里是我省北部地区知青最多的村——黑河市爱辉区瑷珲镇外三道沟村。来到这里就仿佛回到了从前的时光,村里还原了当年知青们生活的知青民宿,在这里和长辈们一起沉浸式地感受知青文化,在景色优美的沿江公园漫步谈心,饱览田园风光,感受别样的知青记忆。

    在龙江大地上拥有江南水乡般的秀美景致,非伊春市铁力市工农乡北星村莫属。景色宜人的玉带湖鱼蛙繁盛,水草丰茂,在波光粼粼的湖畔信步闲庭,时而浅嗅阵阵花草清香,时而跟着村民收获累累硕果,这样安逸又静谧的田园生活,是望山见水忆乡愁的绝佳去处。

    扎龙保护区坐落在齐齐哈尔扎龙镇,每当暮春仲夏,芦苇随轻风飘曳,水天一色间,丹顶鹤在天际翱翔,鸥、鹭等鸟类,或在天空振翅高飞,或成群结队在湿地中嬉戏;镇域内的扎龙满族村、长沟满族村内彰显了多种民族特色文化符号,一种人文与自然兼具的和谐之美,在这里得以浓缩共生。

    无论何时,灵动多姿的牡丹江都是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市区西南的渤海镇背靠青山多面环水,是探寻历史文化不可错过的小镇。这里汇聚了莺歌岭文化、渤海国文化、宁古塔文化、流人文化、渤海国遗址等醇厚的历史文化和遗址遗迹,丰富多样的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镜泊峡谷、玄武湖农业公园、小朱家度假村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交织成画,构成了一处集人文、历史、遗迹的乡村宝藏探寻地。

    在小兴安岭西麓,呼兰河畔坐落着一处特色民族乡村——铁力市年丰朝鲜族乡,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是一道别样的人文风景。走进特色浓郁的朝鲜族风情园感受民族风情,在质朴的民宿来一次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体验游,或者走向田间体验多彩的农家生活,这里尽显原生态的乡土特色。

    图片由省文旅厅提供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