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捍江 本报记者 张磊
挖掘机高声轰鸣,剥离土层、挖煤掘炭,一辆辆卡车忙碌往返、时刻不停……连日来,位于祖国最北的矿山古莲河一片繁忙景象。自进入第四季度,尤其是11月中下旬后,急剧下降的气温,让煤炭需求量不断攀升,这里的产运销各个环节接续奋战,多产快运,全力保障煤炭稳定供应。
在矿部的办公楼前,一块簇新的“大兴安岭古莲河矿业有限公司”牌匾格外醒目,就在数日前,这个已经运行了近30年的国有地方露天煤矿在治理结构上,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由政企难分的“矿”转制成为“公司”。
今年8月,古莲河传出一条建矿以来可载入大事记的喜讯:经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专家组全面细致核评,该矿顺利通过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验收。“不要小看这个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获此殊荣的,在全省国有地方露天煤矿中仅此一家。”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范文举自豪地说。这是着力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带来的结果。今年以来,大兴安岭古莲河矿业有限公司开展了全面、系统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无人机测量、智能培训、违章行为智能识别,矿山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降碳减污、生态修复。几年来,矿业有限公司累计栽种樟子松、落叶松10余万株,1.1万亩排土场进行大规模整平,回填处理煤矸石61.2万吨、整平剥离岩土4137万吨,已经治理矿山排土场1650亩。开展办公生活区的绿化美化,种植樟子松、云杉1400株,种植花卉16.4万株。目前,1.1万亩采矿区绿化达七分之一。
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大兴安岭古莲河矿业有限公司紧盯政策,主动对接,在省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煤矿资源扩储已进入储量核实阶段,预计增加资源量2000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