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熊熊。本报记者 张磊摄
□闫捍江 本报记者 张磊
刚刚立冬,室外最低温度就达到了-22°C,厚厚的羽绒服是标配,呼出的哈气变成了白雾;不过在室内,28°C的温暖,短衣短裤的穿搭,悠闲惬意。12日,最北的漠河市二十八区的居民李林家中温暖如春,一家人嗑着瓜子,看着电视,玩着手机,门厅墙壁上挂着一个类似温度计一样的温度采集器,显示的温度始终在28°C左右。
“这是去年供热部门给居民统一安装的,家里温度是多少,供热部门都知道。”李林说。
立冬过后,气温从零度左右,急剧下降到了零下20多度,为使居民都能住上暖屋子,各县(市)区从南到北的供热部门马力全开,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供热参数,确保居民温暖过冬。
走进漠河华鹏供热公司供热车间,记者看到,两台100吨隆隆运行的供热锅炉炉火熊熊燃烧正旺,运煤设备在不停地转着,电机轰鸣,大屏幕上各种参数实时显示,一派繁忙景象。温暖,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
该供热公司党支部书记初月说,为保障居民拥有温暖的居住环境,他们共安装了室内温度采集器2000多台,分布在居民家中,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掌握住户室温情况。采集器的温度数据上传至系统平台后,负责供热运行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各家的室温情况调节供热参数,防止温度忽高忽低。今年他们又订购了5000台插座式温度采集器,目前正陆续安装中。
据了解,漠河早在9月14日就在全省率先开栓供暖,华鹏供热公司承担漠河全市160多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目前,燃煤储备充足,供热公司煤棚内的燃煤堆成了小山,整个供暖季所需的11万吨燃煤已经全部进场。为确保供热质量,在供暖季来临之前,他们就对供暖设备设施以及管网进行检修,使之完好率达到百分之百。
供暖期长达8个月的大兴安岭,冬季最重要的民生大事就是供热。为保证今冬安全稳定供热,呼中区采取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早落实的举措,提前储煤、提前检修、提前供热,确保居民群众住上暖屋子。
呼中区地处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脉北麓,年平均气温在-4.3℃,城镇历史最低温度达-53.2℃,有中国最冷小镇之称,每年零下40多度的天气达30余天。为保证居民群众室内温度达标,呼中区充分利用夏季空档期,维修供暖锅炉及管线,疏通淤堵管道,提高末梢热效率,提高冬季供暖安全率,同时综合评估燃煤量,科学购置燃煤,并根据冬季气温变化,合理制定燃煤量,保证供暖温度,并增加设备用锅炉,及时投入使用。
地处祖国极寒地区的大兴安岭,冬季寒冷漫长,供热基础设施系统运行负荷远超省内其他地区,存在管网及设备设施老化加速、使用年限缩短的问题。为此,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把冬季供热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作来抓,全力做好供热保障,确保广大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冬。
据大兴安岭地区住建局城乡建设管理监督科科长李成志介绍,全区现有供热企业13家,最大供热规模达2383.2万平方米。为保证冬季供暖,他们提前做好煤炭储备,进一步压实政府与企业责任,开展“冬病夏治”,全力消除供热风险隐患。“夏季聘请了第三方机构的供热专家,集中对全区13家供热企业进行全覆盖、全链条风险隐患排查。853项风险隐患和208个问题,开栓前已全部完成整改。”严格执行的《供暖季煤炭保供工作方案》中,要求9月25日前全区中小热电企业储煤70天以上、集中供热企业储煤达到90天以上。截至目前,地区3家热电联产企业已储煤28.5万吨;10家集中供热企业已储煤28.5万吨。古莲河煤矿储备应急煤炭10万吨,由行署统一调配,保障全区供热企业应急用煤需求,确保今冬明春煤炭储备充足。
群众冷暖,民生要事。室外虽然寒气袭人,但生活在大兴安岭的居民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