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芳在修好的房中揉面蒸包子。本报记者 李健摄
周龙军在新居里搭建火炕。
□王新丹 田兆军 本报记者 马一梅 李健
时至深秋,林区受灾群众是否住上了暖屋子?穿上棉衣服了吗?秋菜、烧柴都准备好了吗……
初雪第二天,走进龙江森工大海林局公司海浪林场受灾户张秀荣家中,记者看到,灶台里的柴火烧得正旺,张秀荣一边忙活着做午饭一边介绍家中情况,“当时家里水深一米多,所有的东西都被水泡了。你看现在,屋子收拾得干净利索。”
此时,张秀荣的家里宽敞明亮,新刷了红油漆的地板和粉刷一新的墙壁让屋内看上去更是干净整洁。说起过冬秋菜的储备情况,张秀荣连忙掀起菜窖说:“家里储备了三麻袋土豆、三麻袋白菜,这个冬天,我们衣食无忧!”
在前进林场陈吉林、刘汝芝家里,一垛垛新码好的烧柴与棚顶齐高,夫妻二人正要赶在降温前把剩下的杂物收拾好。“你看,这些烧柴足够一冬天用的,林场给发了米、面、油,还有棉衣、棉鞋、秋衣、秋裤,我现在身上穿的就是。”陈吉林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裤子说。“现在啥都充足了!”一旁的刘汝芝笑着补充。
“房子的墙全部维修了,塑钢窗也更换了,屋里很暖和,特别感谢林场的关心,我们老两口现在住得特别舒心!”今年65岁的丁树林是太平沟林场的退休职工,家住河边,洪水来袭时,屋里进水达半米,多处墙体被冲坏,地基下沉。洪水过后,林场为丁树林提供了沙石、水泥、白灰等材料,入冬前,他家的房子已修葺一新。
和泥、砌砖……七峰林场受灾职工周龙军正在新买的房子里砌火炕,他的爱人在屋外收拾着院子。“国家有政策,给发了补贴,我们就买了新房子,现在屋里收拾得差不多了,原来的火炕太小了,再重新搭一个大点的,冬天屋里也暖和。”说话间,周龙军又新垒砌了一层。
规范整齐的板杖,带着“福”字的铁艺门,走进柳河林场受灾户吴国彬、郭秀芳家里,面案上刚刚发好的面已经揉成了光滑的面团,拌好的白菜猪肉馅的清香味弥漫着整个屋子,灶台上刚腌制的小半盆鱼是夫妻二人晚饭的主菜。“洪水过后,我们都感觉这个地方不能再住人了,没想到这么快就修复得这么好。天越来越冷了,但是我们心里很暖!”说到此,郭秀芳的眼眶红润了。
谈笑间,厨房里一锅香喷喷的包子已经出锅,在热气腾腾、饭香满屋的新房中,郭秀芳满脸笑容继续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