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桦南县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坚持党建示范引领,抢抓产业项目,盘活资源要素,通过多种路径,实现乡村产业快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桦南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从5年前不足50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超1.26亿元。
桦南镇双合村韭菜园区规划图
着力盘活村集体“三资”,集中经济实力办大事
“一指用力”莫如“握指成拳”。
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桦南县积极探索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改革,推行“9+N”型领办模式,指导村党支部将分散的扶持产业、扶持资金、闲置资源等有效整合,抱团经营。2020年以来,桦南全县村党支部领办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合作社32个,整合产业项目25个、资金2197万元,集体增收260万元。
自2021年开始,桦南县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村投公司)发展模式,着力盘活村集体“三资”,集中经济实力办大事,通过试点逐步推广到全县。村投公司的运营模式确保了村集体资产资源不断增值增效。
桦南镇双合村还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脱贫户+集体经济”的运营方式,投资1543万元建设韭菜园区。园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设119栋大棚。按照“镇级统筹、村级管理、集体增收、农民受益”的原则,构建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由“单兵作战”向“组团攻坚”。此举,带动了周边8个行政村联村经营。年产韭菜47.6万斤,实现收益142万元;年产有机韭菜花2万斤,收益26万元。
“反季种植是双合韭菜最大特色,秋季种植,冬季收获,每年元旦和春节集中上市。”
程义鹏介绍双合村的韭菜
桦南镇镇长程义鹏介绍,双合村的韭菜以“笨”闻名,全过程有机种植,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完全实现无公害,市场供不应求。“以一栋大棚平均韭菜产量6000斤、每斤批发价3元钱计算,一栋大棚收入1.8万元。仅韭菜一项,户均增加收入3万元。”
在整合“清化收”资金办大事的同时,桦南镇还力推庭院种植,盘活闲置菜园,扩大了庭院经济规模。
在庭院种植收获了“第一桶金”后,桦南镇又把目光聚焦在了庭院养殖上,采取联村抱团、社企合作模式,联合4个行政村领办联合社,整合5个行政村“清化收”资金入股,共投入470万元发展湖羊养殖。
目前,已经建设养殖基地1.7万平方米,自繁自育湖羊3000只,年收益可达64万元。另外,通过“放仔收羊”模式,向各村有劳动能力的农户赊销羔羊300只,并提供全流程技术和管理服务,养成后由公司统一回收。
程义鹏说,这种成本较低、效益稳定的“代养”模式深受农户认可,目前已经有60户农户参加代养,实现增收15万元,农户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桦南镇“放仔收羊”模式养殖的湖羊
2022年4月,双合村党支部又牵头成立了桦南县富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不断拓展资源整合、资产盘活、资金集约的融合发展之路。当年,双合村固定资产等集体积累达到682万元,银行存款81.35万元。
打造“一村一品”,90个小微特色种养殖项目“百花齐放”
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桦南县科学调整种植品种和产业布局,通过发展特色种养、菜园经济、林下经济等方式,打造“一村一品”典型。
“小微产业让桦南县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和‘百鸟争鸣’的喜人局面。”
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县引导发展特色种养殖项目90个,其中,发展紫苏、蓝靛果、沙棘、油豆角等特色种植项目69个,发展肉鸽、黄牛、藏香猪等特色养殖项目21个。
2022年,与黑龙江大学东北油豆角研究院合作,桦南县组织驼腰子镇金缸村等6个村200余户,利用闲置菜园和宅改腾退土地200余亩,打造油豆角种植示范带,收益70余万元,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
大棚种植的油豆角
明义乡素有桦南“北大门”之称,地处山区,土地贫瘠。
明义乡乡长周士程介绍,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明义乡本着“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紧紧牵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通过盘活闲置资金、深挖区位资源等方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充分利用好“两湖一山”(共和湖、团结水库、金达莱花山)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建立了东双龙河大榛子、东辉花卉种植等一批村级小微特色产业,培育了“夏老大”和“吴老三”地产杂粮加工企业2家,创建“存农源”自主品牌1个,开辟了村级发展、村民致富的新渠道。
2022年,全乡19个村集体收入达726.3万元,村均超38万元。
前合发村通过“支部引带、大户示范、干部服务”的方式,对全村杂粮杂豆统一施农家肥、有机肥、生物菌肥,种植面积达600余亩,村集体年增收10万余元。团结村引进脱水蔬菜项目,带领30余户农户种植蔬菜,年销售脱水干菜1万余斤。朝阳村示范种植万寿菊和紫苏120亩,村集体年增收10万余元。
“明义乡已经构建起特色小微产业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带动村民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割韭菜
周士程自豪地说,“现在我们乡林下经济和中药材产业初具规模,每年5月盛开的金达莱花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
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桦南县还借助龙头企业市场化程度高、经济体量大、承载力强的产业优势,发挥聚合作用,把集体经济接入产业链条。
截至目前,全县村集体累计入股投资龙头企业项目36个,投入资金1855万元,累计收益206万元。实现了企业发展、产业做大、集体增收。其中,桦南镇正北村、正东村等8个村联合与黑龙江金湖羊牧业有限公司合作发展湖羊养殖,年村均收益8万元;土龙山镇战生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黑龙江易真细致农业有限公司,村集体投资50万元参与项目,年保底分红5万元。
132个村投公司,为村级集体经济输入新鲜血液
“村投公司让村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找到了抓手,获取了完全的法人资格和明确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是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升级版!”
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开始到现在,桦南县成立了132个村投公司,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村投公司。
借助全县创建村集体经济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试点工作的东风,梨树乡民主村对本村的资产资源、特色产业进行了全面盘点,梳理出“近郊+”区位环境、“能人+”领富带富、“电商+”直对市场、“转型+”资源禀赋的“四+”优势。2022年6月,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全县首家村级投融资平台——民兴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效率低等现实难题,为村投公司获取完全的法人资格、明确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法人治理结构。
民主村实现“智慧养羊”
梨树乡党委书记张杨介绍,村投公司成立后,民主村全面整合了村内光伏、大棚等国省投资产业扶持项目,村内闲置土地、校舍等资产资源,新增资源收益等生产要素,将村民、党员、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等联合起来,打通农村资产资源入市通道,推动组织力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项目融合发展、资产资源不断增效增值。2022年,村内产业收益达101万元。
民主村是典型的近郊村,多年来就有农户利用小菜园发展庭院蔬菜种植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
基于这一优势,村投公司在小菜园上做文章,公司理事会成员划分片区,遍访周边和城区内大型超市、菜市场,了解蔬菜价格、品类供需等市场需求情况,发现油豆角价格高、需求大,市场前景看好,适合庭院种植。
于是,村党支部引导村投公司确定油豆角为发展庭院种植产业方向。在品种选择上,村投公司与县农业农村局联系,邀请黑龙江大学专家、教授帮助选择了销路好、产量高,适合庭院种植的“一点红”油豆角品种作为主栽品种,整合133户庭院,种植油豆角67亩,通过与县内各大生鲜超市签订收购协议的方式,统一对外销售,年集体增收16万元。
“农家庭院油豆角这一平常之物换成了‘真金白银’,村民尝到了甜头,很多村民主动要求参与庭院种植。”
村党支部书记、村投公司董事长孟凡梅告诉记着,今年公司统一组织庭院面积在半亩以上的农户216户,参与种植油豆角174.5亩。通过免费为村民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并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2元收购激励政策,带动村民户均增收2300余元,累计收益近50万元。
现在,民主村小菜园蔬菜已经形成了“民主”品牌,市场认可度高,品种也发展到民主白菜、民主毛葱、民主大蒜等多品种,深受市场欢迎。
庭院经济带动了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村投公司的主导下,村里发展湖羊养殖,去年开始,养殖湖羊1780只,并在中国移动扶持下,实现了“智慧养羊”。
“养1700多只羊,两个饲养员就管得过来!一部手机就能监控羊舍温度、湿度、氨气含量等指标,扫一下二维码就能掌握一只羊从小到大的生长信息。”
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桦南县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制发了《桦南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2023-2025年)》等多个文件,持续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通过实施“产业兴村”行动,推广村投发公司展模式,培育湖羊、紫苏等特色产业项目90个,全县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到168个,占比87.5%。
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从5年前的不足50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超1.26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1.36亿元,村级经济组织的造血功能显著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记者:崔立东;摄影:崔立东;视频:崔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