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大爱传承育英才 教坛名优绽新花
    ——哈尔滨市荣智学校30周年侧记

    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路哈动街6号,“荣智学校”的门脸不那么显眼,却将喧哗市声过滤在墙外,院内,书声琅琅,笑声阵阵,共产党员教育家吕范率先垂范,女儿李岩爱心接棒,30年矢志不移,两位校长带领一群纯粹的人办纯粹的教育,“润泽”出一批批“眼中有光,心中有梦”的荣智学子。

    可能没人相信,首批被评为“黑龙江省一类学校”,同年获评“黑龙江省满意放心名优学校”的哈尔滨市荣智学校,当年是教育家吕范“被迫”成立的。

    吕范,196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受到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196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辅导员,当年6月1日的《黑龙江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长篇人物通讯,介绍吕范老师爱心创造“奇迹”的故事。1989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ad7638057c8d65325d796cb3fb3c821.jpg

    1960年,老校长吕范参加第一届“全国文教群英会”后在北京留影

    1993年,吕范老校长退休了。这位从29岁起就担任小学校长的老教师,早已桃李满天下。不久,21个学童被送到她面前,慕名而来的年轻家长满怀期待:“我们不管您是不是退休了,孩子交给您一定能培养成人才。”

    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在有关领导的关怀和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吕范的学校办起来了,哈尔滨历史最悠久的民办学校诞生了。吕范将学校命名为“荣智”,校训是“壮志凌云,百折不回”。她这样阐释自己的教育理想,“那是一种饱含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使人的自由、公正和生存尊严能够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扬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学习将不再痛苦,不再沉重,不再成为负担;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超前意识,加之“创办精品学校,真诚回报家长”的办学目标,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师,锻造了荣智纯正的校风、笃实的学风、上乘的质量,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懂教育,堪师表,成果丰。2001年2月19日,《光明日报》一版头题刊发人物通讯《吕范的世界——记一位致力于民办教育的老劳模》。2002年11月20日,时任省委副书记刘东辉看望老校长吕范时欣然题词:“教师之楷模,教改之先锋。”

    1f6211e7b31d28fc2f8efb216e642de.jpg

    2002年11月20日,原省委副书记刘东辉在看望老校长吕范时题词

    荣智学校红红火火,名声日隆。

    2002年,老校长吕范把倾注毕生情感和智慧的荣智学校交给女儿李岩。32岁的双料理工科硕士李岩身材娇小,眉清目秀,本属意科研,是被导师寄予厚望的“学神”级存在,因为对母亲的热爱,对母亲热爱教育的尊重,义无反顾接下母亲的接力棒,投身教育事业,从此满眼是老师和学生,全情奉献,赢得新时期荣智学校的师资团结精进、学生真心爱戴、家长倾情点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吕范老校长秉承父亲“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学生要有慈母之心”的教诲,把时间和心血都倾注到学生身上。11个月大就被寄养到别人家的小女儿李岩很长时间内对母亲是陌生的,仿佛冥冥之中的安排,吕家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尊崇敬畏刻写在骨子里、传承在血脉中。1993年,尚在读研的李岩,写毕业论文之余,扎根荣智,从小学一年级教起,教过除美术外的所有科目;带过最淘气的班级;学校再建时,穿着棉大衣守过工地;单枪匹马制止过醉汉闹校……20年过去,她把青春和热血都抛洒在荣智,把心掰开了,分给需要爱和关怀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她也收获了来自方方面面的赞誉和认可。

    老校长吕范治校坚持“校园就是一片净土,执行‘五要五不要’原则,把孩子放在心上”。新校长李岩创新提倡“润泽”教育理念,从爱出发,“一师一策”,手把手培养年轻教师;“一生一策”,从心性上,挖掘学生闪光点,细心呵护;在教学上,授之以渔,因材施教。

    30岁的邢珊珊老师在荣智已有7年教龄了。大学实习的时候,首次来荣智,发现在这里每天都能看到笑脸,走廊里,经常有学生围在老师身边提问、交流,特别亲切。邢珊珊入职荣智的时候,没有任何经验,站在讲台上全身发抖。李岩校长安排她边代课边学习,手把手教。一年后,邢珊珊自信地走上新初一的讲台,现在,已经淬炼成深受学生爱戴的学年主任了。她说:“学校润泽了我,我要真心实意地润泽学生。”为了备课,她披星戴月,在椅子上小憩一会儿,醒来继续;逛街看到“盲盒”流行,亲自动手制作“爱心盲盒”发给学生,激励孩子们快乐学习。学校收过一个脑瘫学生,她接纳到班级,一视同仁地施以“润泽”教育。中考时,这位文化课优秀的学生主动要求参加体育考试,并满分通过,顺利升入高中。

    小学部四年级班主任王慧莹今年25岁,在荣智历练4年了。王老师父母年纪大了,常年生病,开销很大。李岩校长不但帮她买药,还坚持三年自掏腰包,帮她交水电、煤气、供暖费。在生活上关心年轻教师之余,学校还为他们制定发展规划,李岩校长大量听课、评课,提出改进意见,她评课的专业、严谨业内有名,使教师们快速提升。王慧莹独创的“积分卡”深受学生们喜爱,她说:“我要成为名师,成为荣智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42岁的刘颖身份比较特殊,她本人是荣智的英语教师,女儿在荣智读七年级。她说:“来荣智之后,孩子成长,我也成长,李校长经常提醒我,要赶上孩子的成长速度。”刘颖发明了一个新词:心护——李校长用心守护着师生们。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荣智这座青青校园,园丁爱心浇灌,花朵竞相开放。

    来自虎林的于博琳同学体验到了荣智无微不至的“润泽”。刚转到荣智的时候,分数不理想,没有地方住,小博琳焦虑得吃不下饭。李岩看在眼里,叮嘱食堂专门做博琳爱吃的饭菜;腾出一间教师办公室,让博琳等三位外地同学免费住宿,从家里拿来暖宝宝和布娃娃送给博琳;优选三位主科教师成立工作组,免费为博琳补课,一年之后,博琳以优异成绩考上德强清北班。

    提起荣智,八年级王艺凝同学的爸爸妈妈一起点赞。妈妈介绍,孩子性格敏感、要强、不自信,亲子关系紧张,“家庭大战”一触即发。到荣智之后,老师多次分别和家长、孩子谈心,孩子未来规划明晰了,性格开朗了,亲子关系融洽了。爸爸说,疫情期间,学校开设了大量线上心理辅导课,听到孩子跟着老师一起大声喊、大声笑,特别欣慰。一次,一家三口在外面玩,一个环节是指出你喜欢的事物,艺凝毫不犹豫地握住了爸爸妈妈的手,爸爸说:“学校长期的培养,让孩子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感恩荣智。”

    九年级王榛同学是从兴隆林业局转来的,说话条分缕析,引经据典。王榛妈妈介绍,小学时的王榛没笑过,叛逆严重,讨厌上学。现在的王榛嘴角上扬,情绪稳定,不爱放假。寒暑假实在想学校了,穿上校服到校门口转两圈,还撒娇地跟妈妈说:“我想学校的饭菜了,在家都饿瘦了。”王榛的转变与她的“名人名言本”有关,她认真抄录、烂熟于心,外化为行动的名言警句大都是“墨哥”语录。“墨哥”是学生对班主任彭子墨的爱称。

    在荣智,“墨哥”这样的爱称俯拾即是。副校长李炎物理讲得棒,大家尊称“老爷子”;教务主任汝玉坤干起工作不怕累,逢年过节总不忘亲手做好饺子、猪头肉、粽子、月饼等食品,与同学们分享,大家亲切地称她“坤姐”。而校长李岩获得的称谓最多:“校长妈妈”“姐姐”,她带过的那批最淘的男孩子,则心悦诚服地称她“老大”。这些称谓的背后是呕心沥血的日日夜夜,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她的认可和拥戴。

    李岩懂教育,善“润泽”,她带的学生,经常创造成绩大幅提升的“奇迹”,因为别人都休息了,她还在教室给孩子们免费“开小灶”。无数个默默钻研、翻阅回复学生“联络本”、为师生制定成长规划的夜晚,她把时间和精力献给一批又一批学生和老师,却吝于留时间给自己和家人,当病魔气势汹汹前来的时候,她仍然把学校放在首位。女儿是怎么长大的?她没有概念。曾几何时,两岁多的女儿点点,在隔壁抱着她的旧背心,体会妈妈的陪伴,盼望着妈妈过来抱一抱——“师爱高于母爱”的无私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好在,20岁女儿继承了她的学霸风范,化学连续22次考试满分,高她一头的女儿也学会了感恩:“妈妈,我爱你,我更理解你。”

    在亲情面前,吕范、李岩是母女,有血脉亲情;在事业面前,吕范、李岩是战友,有共同目标。母亲的大爱培养出女儿的大爱,她们是虔诚的追光者,在为百姓办满意教育的路上艰苦跋涉,披肝沥胆,互相鼓励,相互扶持。当一个家庭、一个学校被爱浸润和滋养的时候,也是无往而不胜的时刻。

    e805d885ad6405cfe655db8ae39dffa.jpg

    吕范老校长和学生在一起

    金秋九月,哈尔滨市荣智学校迎来30华诞。历经30年发展,学校现有二个校区,三个学部,千余名学生,现有教职工150余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硕士研究生9人),其中高级教师7人、市区骨干教师3人。教师平均年龄33.6岁,年富力强,干劲十足。

    f0e58b8702b6e395514cec76913c233.jpg

    吕范老校长与李岩校长在校内合影

    30年,哈尔滨市荣智学校为上一级学校培养了近万名优秀学生。而今,荣智学子遍及海内外,有的是科技前沿专家,有的是弄潮商海的企业家,大部分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带着独特的荣智气质,耕耘着的理想。相信在吕范、李岩两位校长的带领下,荣智学校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王季平)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