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记者走基层|“土特产”,乡村振兴“新动能”!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并把这三个字琢磨透?汤原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充分发挥自身生态、区位、资源等优势,将发展“土特产”作为有力抓手,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滑子菇:撑起“致富伞”

    近日,汤原县汤原镇北靠山村滑子菇栽培示范基地内一派忙碌景象。附近的村民早早就来到这里忙活起来,采菇、剪根、炒菇,盐津……“我在家闲着就过来剪根,也不累,一天能挣一百多元。土地出租赚钱,过来务工也赚钱,守家待地的挺好。今年让我儿子也种几棚,稳当地挣点钱。”村民李大娘高兴地告诉记者。

    滑子菇栽培示范基地

    产业兴镇是“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汤原县通过全力支持和引导各村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菌菇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利用专项资金建设花海育苗温室大棚16栋,总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北靠山村将果蔬产业扶贫基地暖棚和承包村民土地,出租给当地食用菌企业,该企业投资建设了25栋滑子菇大棚示范基地,投放40万袋滑子菇菌包。

    记者从汤原县乡村振兴局了解到,2022年,滑子菇为北靠山村集体经济增收24万元,村民增收约23万元,预计2023年带动脱贫户103户增收,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食用菌:新品种培育调结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汤原县立足本地特色,把食用菌种植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村情的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

    香兰镇新建村党支部书记马英介绍,该村通过尝试种植培育赤松茸、羊肚菌,不仅调整了食用菌产业结构,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截至目前,新建村食用菌产业解决了当地15户脱贫户就业问题,脱贫户月增收1500元至2000元。

    食用菌栽培

    香兰镇食用菌产业园项目通过整合国家产业强镇项目资金与社会资本,建设占地18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158栋,打造高标准菌类种植示范园区。同时注册“香兰木耳”品牌,因地制宜打造“菌三角”产业群。

    据了解,2022年全镇食用菌产量达11000余吨。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菌户”的运营模式,吸纳就业人员660人,销售额达1200余万元,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

    方寸庭院:开创增收新路径

    庭院虽小,大有可为。汤原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小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单元,发展不同类型的庭院经济,把小庭院做成菜园子、养殖场,以多种经营模式融合发展,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

    “我们家有一亩半的小园,这几年政府给免费发毛葱、大蒜种子,再养200来只鸡鸭鹅,一年下来能增收3000多元钱。”永发乡跃进村村民彭向贤笑着说。

    庭院经济

    汤原县采取“政府引导,群众主导”的模式搭建庭院经济发展平台,引导脱贫户利用自家庭院内外、房前屋后土地和空间,种植蔬菜、水果、中药等绿色作物,通过盘活脱贫户家中闲置土地,巧妙破解产业帮扶发展瓶颈。

    同时,为了培育壮大特色种植产业,汤原县结合各村特点和庭院基础,创新“庭院经济+因村制宜”新路子。2022年,全县有5049户脱贫户(含监测户)发展庭院经济,其中种植类43种2390亩,脱贫户收益达到500万元。

    寒地中草药:拉动产业新链条

    今年已经是太平川乡新兴村宏茂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的第六个年头。据了解,这里种植的五味子每亩地产量可达2000多斤。如今,村里890亩靠山地都种上了五味子,按丰产期每亩纯收益10000元算,纯利润可达近千万元。

    同时,合作社每年还可以带动500余人次务工,每人每天可赚150元,可以帮助村民稳定增收。经过多年发展,五味子种植已逐渐成为新兴村的支柱产业,让村民就地就业,五味子成为致富的“钱串子”。

    中药材种植

    汤原县正逐步构建“一带、三园、四基地”发展格局,人工种植中药材发展至20余种、7万亩,同时成立中药材产业工作专班与技术指导小组,实施专项推进,并对种植户进行培训、指导和全程服务。

    此外,汤原县大力扶持县内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初加工,已产出中药制品10余种,培育出“宝山大哥”“农山黑金河”等品牌。成功引进企业投资3.7亿元,建设中药饮片加工项目,年可加工中药材5000吨,预计实现收入2000万元,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抓龙头、立项目、树品牌,汤原县正持续夯实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水平,在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的同时,有效防止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