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稳经济 促发展 强信心丨做足生态文章 答好“林区三问”
    访伊春市委书记隋洪波

    □本报记者 贾红路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是伊春最大的优势。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兴安岭生态银行’建设为牵动,向森林要碳库、向旅游要品牌、向林下要空间、向数字要增量、向改革要活力,建设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加快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更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近日,伊春市委书记隋洪波在谈到伊春发展优势和思路时如是阐释。

    绿色是伊春的底色。这里有着400万公顷浩瀚林海,森林覆盖率高达83.8%,被人们称为“祖国林都”“红松故乡”,是“中国天然氧吧城市”。聚焦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林区三问”,伊春市要在全省率先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地。

    “具体的举措可以概括为推进‘一区、两地、三城’建设和‘双振兴’。‘一区’,就是全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地’,就是在全省率先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三城’,就是统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双振兴’,就是乡村和林场共同振兴,早日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隋洪波说。

    在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全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过程中,伊春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对标“省20条”,制定出台了24条政策措施,并于春节前实施。

    隋洪波介绍,春节期间,伊春市相关负责人走进710户企业开展送政策活动。为确保快速兑现政策,设立了行业部门“兑现资金周转池”,做到政策“即申、即审、即兑付”。伊春市“24条”政策出台3天后,首个市域外大型旅游团队就抵达伊春,效果立竿见影。春节期间,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4.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出现了春节假日游“小高峰”,接待游客、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68.9%和69%。

    开春即开工,为夺取经济“开门红”,伊春市集中开展项目谋划储备之冬行动,全市谋划储备年度重点项目239个,总投资493.4亿元。克服严寒天气,争分夺秒抢工期,鹤伊高速公路项目冬季不停工,依吉密河治理等3个项目率先开工建设,82个项目可实现开春即开工。用好“四个体系”落实机制,伊春市成立省级重点项目专班,设立首席服务员,推行一线工作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落实。

    新的一年,伊春市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突出抓好林场人居环境改善。由于历史原因,伊春的林场“小、散、弱”问题突出,有的甚至落后于农村。伊春市一方面将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做好偏远林场居民区撤迁工作;另一方面,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着力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林场,在去年取得很好成效的基础上,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林场职工生活越来越美好。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