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
    十年振兴看龙江丨产改 为龙江高质量发展汇聚澎湃动能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炼钢现场。


    全国劳动模范,铸造“中国芯”的“铣工状元”哈电集团数控铣工董礼涛。

    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能源建设有限公司锅炉专业公司高压焊工白松。

    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现场。 本报记者 邵国良 郭俊峰摄

    大国工匠,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工人刘丽。

    黑龙江省航务系统先进事迹宣讲会。

    黑龙江省烹饪餐饮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现场。

    编者按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围绕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等方面,提出了25条改革举措。贯彻中央部署,我省出台“产改”实施意见,包括5方面29条措施。五年多来,保障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更加健全,产业工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实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浓厚,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正阔步走在建功新龙江的奋进新征程上。

    □本报记者 王彦

    全国各省中第二个出台改革文件,两次在全国“产改”工作会议上发言,大庆油田被确立为全国唯一一家“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专项试点单位,齐齐哈尔“人教岗”模式纳入“2020年全国工会工作10个难忘瞬间”,累计出台落实文件285件,省级财政支持技术工人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拨付资金不断加大力度,黑龙江省总工会经费补助下级支出逐年提高……

    层层部署,环环紧扣,强力推进。五年来,“产改”带来的变化广泛惠及我省产业工人,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为新时代龙江转方式调结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

    截至目前,全省技能人才增至255.4万人,年均增长近10万人;高技能人才79.6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1.2%。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正在稳步提高。

    破题攻坚 全力推动“产改”纵深发展

    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深改委的具体指导下,黑龙江省总工会牵头抓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基础性、先导性的配套政策,2020年列入全国“产改”试点省份后,连续三年推出试点企业109家,建成了各层级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结构全覆盖的试点体系,持续拓展“产改”的广度和深度。

    省委高度重视“产改”工作,“产改”任务被纳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国资委等30家成员单位共同发力,统筹推进,建立联络员沟通机制。全省13个市(地)、83个县(市、区)成立协调(领导)小组,10个市(地)、85个县(市、区)纳入党委、政府考核督查,6个市(地)纳入本地“十四五”规划。

    肩负着担当与使命,全省“产改”工作在高层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谋划部署下全力推进。

    举措务实 破解“产改”最核心难题

    针对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聚焦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拓宽晋升通道、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证制度、深化产教融合等改革核心任务,省委、省政府和“产改”成员单位及各市(地)、县(区)累计出台落实文件285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改”制度体系。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首批职业教育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认定工作的通知》……一大批文件密集出台,相关的技能人才政策大力推进。

    哈尔滨市,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哈工作满10年以上的,退休时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竞赛获奖类别,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8万元、5万元补助;齐齐哈尔市,从强化生活保障、技能形成体系等方面提出任务措施,破解装备制造产业工人不足的难题;双鸭山市,设立技能人才专项业务培训资金;七台河市,30条新政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大兴安岭,评选的高技能人才在任期内享受每月1500元工作补贴……各地相继出台技能人才创新举措文件132件,件件务实,各具特色。

    打破技术工人学历教育“断头桥”、技能等级晋升“天花板”,适应国家改革要求、适应龙江产业需求、适应新时代龙江产业工人体面劳动、全面发展需要的保障制度体系日臻完善。

    落地落靠 解决产业工人最现实诉求

    抓住技术工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求,不断增强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是幸福龙江的需要,更是“产改”成功的关键所在。

    2022年7月,一份涉及全省795家企业、26万名职工的抽样调查显示,69.8%的企业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与技能等级挂钩,57.5%的企业将高技能人才待遇纳入集体协商;39.8%的企业采取特殊协议薪酬方式激励高技能人才;13.7%、12.2%的企业为高技能人才授予股权、期权激励。

    强化技能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龙江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高度、摆在重要位置。提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水平,推动企业建立技术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等长效激励机制……五年来,我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8.8%,在31个省市中,增长率排名第17位。

    如何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为人才“减负松绑”,为企业“放权赋权”?这是“产改”的另一根硬骨头。省人社厅积极推行社会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先后公布43家企业、38家技工院校、31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覆盖187个职业(工种),累计认证9万人次。

    破除身份、学历、资历等障碍,搭建高技能人才成长台阶,鼓励企业增加或调整技能等级,补设学徒工,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满足技术变革带来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推动企业实行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岗位贯通培养制度,实现技能人才技术化、技术人才技能化。

    壁垒被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大为畅通,人才蓄水池被激活,“产改”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手段多样 拓宽产业工人成长宽度

    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我省创新以赛选育、以赛弘技的龙江技能竞赛机制,将技能竞赛作为技能人才评价、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已构建起“省赛+地方赛+企业赛”的多元赛事格局。年均开展省级一、二类赛事40余项,覆盖100多个职业(工种),参赛选手突破10万人。3所院校入选世赛集训基地,6人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实现历史性突破。2021年有4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获奖人数居全国首位。

    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力度大幅提升,成长环境持续优化。实施“龙江工匠支持计划”,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和省级一类竞赛前3名选手,在省内就业的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10万元和2万元奖励。表彰“龙江大工匠”“龙江技术能手”,分别给予每人一次性奖励3万元、1万元。

    五年来,省财政加大落实技术工人表彰资金力度。打造“龙江工匠”品牌,各级工会选树奖励1345人。各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及工人先锋号获得者中,产业工人占比均高于规定比例。高技能领军人才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产业工人职业认可度明显提升,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党员数量稳定增长。

    促进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全链条、多维度、强有力支持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省教育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探索人才纵向贯通培养机制,开展覆盖劳动者职业生涯全程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性培训259.3万人次。全省106所技工院校,开设15大类300多个专业,影响力排在全国前列。组建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等5个“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50余所院校、200余家企业参与,覆盖引擎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建成98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5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训高技能人才14万人。

    一个个详实数据显示,组合拳下,技能人才高速增长,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出主力军作用。

    行稳致远 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

    伴随着“产改”中的各种挑战,省总工会牵头协调,各成员单位合力推进,以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为着力点,聚焦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关键词,深入开展推进“产改”深化年、提升年行动,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促进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政治上的保证是“产改”工作的首要任务。省总工会打造“万名思想政治引领骨干”品牌,培训骨干2.2万名。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教活动,全省工会宣讲活动线上线下辐射职工160万人次。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将19万产业工人打造成“铁人式”职工队伍,铁人学院精心推出课程500余门,研发教材30余种,打造的“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教育基地”,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工作项目基层联系点。

    素质上提高是“产改”工作的关键之举。围绕龙江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和产业振兴“4567”系列行动计划,省总工会打造“五个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提升技能等级2.71万人,转化经济效益31.5亿元。命名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132家,补助创新项目365个。深化“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评选奖励省、市两级成果近万项。联合省科技厅、工信厅选树全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能手、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效活力。重挙之下成果显现。中国一重锻造的加氢反应器刷新世界纪录,哈电集团自主研制的“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全球最大……一批新时代的“国之重器”“龙江创造”突破技术瓶颈,充分彰显了龙江产业工人力量。

    权益上维护是“产改”工作的重要保障。全省省、市、县三级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召开率100%,研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议题139个。各级工会筹集资金9.4亿元,慰问职工133.5万人次,帮扶救助56.68万人次,资助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1.7万人次。13个(市)地和58个县(市、区)工桥通业职工就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帮助10891人成功对接就业。创新建立工会干部包联困难职工机制,全省工会干部分别与6865户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全面对接,经验在全国推广。全省职工互助保障参保职工达10.3万人(次)。

    多点发力,“产改”之下我省产业工人队伍规模持续发展壮大,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据统计,全省产业工人约396万人,其中制造业产业工人83.9万。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会员10.7万名,着眼于职工利益创新制度机制,我省新就业形态企业“产改”同步在质效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如今,“产改”成果所释放的人才发展效应,所提供的强大人力资源支撑,对于加快建设我省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效果已经彰显。未来我省将进一步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更加充分涌流,为全面建设“六个龙江”再立新功。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王彦摄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