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神奇黑土地》之五常大米五奥秘

    9月,稻田染金,沃野如画。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杆,秋风拂过,卷起稻浪重重,勾勒出最美“丰”景。

    这里是五常,生长着中国最好的稻米。

    “一餐五常米,浑忘酒肉香”,那是浓情家常里,令人向往的味道。一粒稻米,何以成为珍馐美味?近日,记者走进五常,探寻五常大米名满天下的奥秘。

    秋收中的稻田

    奥秘1:好山好水绘生态底色

    秋日暖阳下,于殿红仔细查看水稻长势,调剂稻田水量。不远处,贯穿五常稻作区的两大河流——拉林河与牤牛河奔腾交汇,他的万亩稻田,就在偌大的三角洲冲积平原上。

    于殿红是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他告诉记者,这里是五常优质稻米主产区,沉积着厚厚的草甸型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浩荡而来的拉林河,经过百余公里的流淌晾晒,水温渐高,特别适宜水稻生长。

    “采用原生态种植方式,施用有机肥,不用除草剂,合作社1540亩欧盟有机认证基地,每批次大米检测都能达到509项零农残。”于殿红自豪地说。

    灌溉水源来自高山雪水和山泉水

    五常市地处张广才岭西麓,自然风物得天独厚。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里森林覆盖率达50.4%,寒地黑土厚度达1米左右,堪称膏腴之地。大气环境达到国家A级标准,水稻生育期内,空气优良天数达100%。

    五常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徐仁福告诉记者,五常三面环山,形成开口向西南的狭长C型盆地,西部松嫩平原的暖流进入盆地回旋,形成独特田间小气候。高山雪水和山泉水,汇聚而成的拉林河、牤牛河等两大水系297条河流贯穿全境,水质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经由磨盘山水库、龙凤山水库晾晒调剂,润泽万顷稻田。

    寒地黑土

    “稻作区处在第一积温带,年均日照2376小时,昼夜温差平均在13℃左右。昼夜温差越大,农作物口感越好,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大米蒸煮后粘性适中、不回生,口感香甜独特。”徐仁福说。

    近十几年间,五常青山秀水的生态底色,从天然拥有,变为自觉守护。目前,绿色种植全域覆盖,有机种植达100万亩,稻作区除稻米加工业外,没有任何工业企业进驻。

    五常市委书记杜平说:“为了保护五常大米自然生态的纯洁性,五常市坚决拒绝污染环境的产业,保持稻作区零污染。虽然五常市需要产业,但绝不摆放在稻作区。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也犹豫过、纠结过。但我们想,五常大米,天下唯一,所以五常坚持住了,也做对了!”

    好山好水出好米。目前,五常水稻种植面积249.1万亩,年产优质大米70万吨,两项指标居全国县级前列。

    稻种

    奥秘2:农业“芯片”独一无二

    种子,被称为农业“芯片”,蕴藏着食物美味的秘密。五常大米声名远播,与自主培育的水稻“芯片”——稻花香2号密不可分。这颗比肩世界一流的神奇稻种,让黑土优品五常大米跻身国际高端大米行列。

    1989年,已故“稻花香之父”、水稻专家田永太在稻田中发现一簇变异稻穗,米粒长,散发着特别的香气,从此开始选育。

    稻花香2号研发人之一、黑龙江乔府大院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项文秀,至今仍清晰记得这颗稻种的培育历程。他告诉记者,经逐年选育,1993年田永太团队培育出优质水稻品种长粒香,并被美国绿色食品营养协会认定为中国第一个优质大米。1996年,长粒香搭载哈工大卫星进行航空育种,打开种子自身基因链进行重组。研发人员再从众多变异个体中,选出最好的进行繁育,诞生了远近闻名的稻花香2号。

    稻苗茁壮生长

    “稻花香2号种出的稻米,食味品质高于国内其他产地的大米,焖出的米饭晶莹剔透,清淡醇香,口感软糯,隔夜不回生。说它独一无二,因为拿到别的地方种植,就无法复制它的软糯香甜。” 项文秀说。

    2003年,五常大米与贵州茅台酒、新疆哈密瓜、山东莱阳梨等,成为我国第一批原产地保护产品,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地理标志产品。

    记者在黑龙江乔府大院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看到,标准化种子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项文秀告诉记者,一般种子种植七八年或者十年就自然退役,但稻花香2号一直是五常大米的主栽品种。现在重点要对稻花香2号进行提纯复壮,让它“逆生长”,保持壮年“体魄”。

    收割水稻

    “2010年,我们开始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借助生物技术,做DNA指纹鉴定,按基因图谱去掉种子退化部分,保持五常大米的香气和粒型,增强抗病抗倒伏能力。”项文秀说。

    五常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朝晖告诉记者,近年来,五常市推进种业创新,加快稻花香2号提纯复壮和新品种研发审定推广,建立了种子溯源体系,鼓励农民购买17家良种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优质稻种,确保稻花香2号原种更纯,良种更优,全程可溯。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水稻“芯片”,让五常大米身价倍增。新近出炉的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中,五常大米品牌价值达710.28亿元,连续7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

    奥秘3:专注品质标准化种植

    五常大米品牌价值逐年提升,背后有着怎样的“稻作密码”?

    乔府大院现代农业产业园

    五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李艳君快人快语:“五常市把稻米当做‘商品’种植,而不是普通农作物。五常农民更多从水稻品质上获得效益,而不仅仅从产量上获得收益,这也是五常大米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的关键所在。”

    一流商品做标准。2014年,五常市在全国首开先河,倡导质量农业,专注品质提升,参照国际好大米标准,对稻米从良种繁育、浸种催芽、育苗插秧、收割仓储到加工销售的27个流程99道工序,逐一细化,制定了五常大米种子、环境、种植、投入品、仓储、加工、产品、管理八方面地方标准,建立了五常大米产业标准体系,创造了北纬45度黄金种植带最先进的种植方式。

    “五常市种粮大户和龙头加工企业,为追求更高品质,水稻种植加工标准,都更高于地方标准。” 李艳君说。

    五常小河里屯稻田

    探访“稻作密码”,记者沿牤牛河顺流而下,来到依河而栖的五常市卫国乡友好村。百纳水稻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王金奎告诉记者,这里是五常现代农业示范区,合作社托管种植5000亩有机水稻,在地方标准基础上更严格、更精细。

    “稻花香2号生长期长,每年3月大地乍暖,大棚地面升温,我们就开始提前育苗了。” 王金奎说,今年水稻长得特别好,即将开镰收割。收割后黑土深翻30厘米进行秸秆还田。

    “土地深翻五六年了,水稻穗粒饱满。种植过程不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水稻的品质和口感能与国际优质大米相媲美。”王金奎如数家珍。

    稻乡五常

    试水数字农业,五常市龙头企业标准化种植正在走向精准化、数字化。记者在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农业产业园看到,稻田里气温、湿度、土壤状况等数据,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装置,进行实时采集和传输。该公司信息部经理张海潮说,他们通过大田数字化项目,对稻田的气象、水质、土壤、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每5分钟抓取一次数据,实时掌握水稻环境变化和生长情况,一旦有异常立即处置。

    近年来,实施黑土地保护提升工程,五常市推行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的“三不用”行动,专注品质的标准化种植不断升级。

    2021年,五常稻米产业效益达110亿元,全国第一。

    精耕细作手工收割

    奥秘4:物联网溯源稻米“身份”

    定居上海二十几年的黑龙江人陈女士,痴迷于购买五常大米。用她的话说,“吃一餐家乡大米,了却一份乡愁。”但是,她也常常困惑,怎样才能买到真正的五常大米。

    为彻底解决“陈女士们”的烦恼,2014年,五常市建立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借助物联网溯源防伪体系,从田间到舌尖,让五常大米拥有全程可溯的“身份”,保证消费者放心地吃到真正的五常大米。

    记者在五常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看到,每个农户经营的土地面积、流转等信息,都录入到物联网系统。五常市大米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张野告诉记者,建立五常大米溯源防伪体系,就是对五常大米实行总量控制,确地块、确种子、确投入品,进行质量检测,在大米包装袋右上角统一印制五常大米溯源防伪标识。消费者购买可溯源认证的五常大米,扫码即可一辨真伪。

    好山好水出好米

    张野说,溯源防伪标识包括五常大米证明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和官方溯源码等,可以了解所购商品的种植地区、种植过程以及加工、生产、销售全流程信息。

    今年,五常大米产业提升工程亮出“施工图”,稻米“身份”可溯将实现全域覆盖。同时,持续从提升“品种、品质、品位、品相、品牌”五方面重点发力,让稻米产业更具竞争力。

    奥秘5:种稻人以信立天下

    清咸丰五年(1855年),在五常设立了“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五常”由此得名。

    满怀对青山秀水、人间美味的珍重和敬意,仁义礼智信的人文精神,融合稻作文化,养成了五常人的底蕴和风骨。

    五常市大米协会会长乔文志对记者说,种五常大米、销售五常大米的人,都是诚实的人。五常大米背后,站着的是五常人。五常市历任管理者,还有企业家和那些种大米的人,都以信立天下,以信立五常大米,这是他们一个朴朴实实的遵循,是他们的天道!

    选择了稻米,就选择了一种文化。多年来,历经风雨坎坷,五常人的生活情感甚至精神世界与稻米的荣枯盛衰交织在一起,种出一碗最好的米饭,始终是他们内心的高光时刻。

    • 记者:韩波;摄影:张民生;视频:刘项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