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喜迎二十大 新黑龙江故事——“神奇黑土地”大型融媒系列报道丨湿地守望者

    付建国在育苇场湿地准备放飞金雕。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如画。

    红嘴鸥。

    □文/本报见习记者 唐海兵 摄/本报记者 张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随着候鸟迁徙期的到来,龙江上空飞鸟翔集、群鸟啁啾。

    俯瞰龙江生态版图,扎龙、兴凯湖、挠力河、珍宝岛、安邦河……星罗棋布的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犹如一颗颗“明珠”,装点着龙江大地。随风摇曳的芦苇,翩跹起舞的飞鸟,灵动游弋的鱼儿……描绘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湿地画卷。

    把湿地还给湿地 “破坏者”变“守护者”

    初秋的富锦国家湿地公园,色彩绚丽,风景如画。绛色游船自湖面划过,推开两道水波,船上是李长吉和他的游客。

    “前面是我们的观鸟塔,那里的鸟儿最多,白枕鹤、白琵鹭、苍鹭……啥都有!”景区游船的船长李长吉兴奋地向游客们介绍着“自家”情况。

    “我家祖孙四辈都生活在这里。”作为土生土长的富锦人,李长吉见证了富锦湿地的变化。“在我小时候,家里靠种地和打鱼为生。那时候大家对湿地没有概念,围上一块地,排干水后就开始种田,由于田地是从沼泽里开垦出来的,所以产量非常低,没多少收入。后来大家就捕鱼,捕鱼的人多了,鱼也没了。鱼没了,鸟也不来了……”

    李长吉回想起曾经的一切,历历在目。那时的富锦湿地,耕地连片、围堰纵横、泡塘干枯、难觅鸟踪。

    “好在有咱们政府。”李长吉感慨道。2005年,富锦市全面开展打击破坏湿地违法行为专项治理行动,推围堰、铲断口、拆违建,关闸憋水,一次性还湿近万亩,消失的湿地回来了,富锦国家湿地公园也成了全国退耕还湿示范区。

    如今的富锦国家湿地公园,蓝天碧水交相辉映,悦耳鸟鸣此起彼伏,这里已经成为植物的王国、鸟类的天堂。那些靠湿地为生的渔民们,也如李长吉一样,被聘用为湿地的工作人员,参与起湿地的建设及巡逻管护,从前的“破坏者”变成了如今的“守护者”,用行动守护着这片湿地。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是我省湿地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省林草局湿地管理处处长殷彤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2.65亿元,实施了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完成退耕还湿面积55.97万亩,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黑龙江更是不断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在大江大河沿岸、生态区位重要、湿地资源丰富等区域抢救性地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构建起全国最大的省级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湿地保护网络,湿地生态恢复成效显著。

    守护湿地生态资源 打造鸟类栖息天堂

    金秋九月,扎龙湿地上空汇聚的鸟群越来越多。作为东北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和驿站,这里被称为“鸟类的乐园”,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多种珍稀鸟类常出现于此。

    在大庆市林甸县,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生态使者”“护鸟铁人”,他叫付建国。

    “我是追随着父亲的脚步开始护鸟的。”付建国介绍,自1984年起,他便进入林甸县林业和草原局,成为一名湿地巡护员,这一干就是38年。其间,他救助了丹顶鹤、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大鸨、金雕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300多只。

    每天,付建国都会到管护区内进行巡护。夏季雨水多,他就靠划船、步行淌过湿地;冬季湿地封冻、土路颠簸,他就开着自己那辆四处漏风的微型车。

    吃住在救助站,付建国最常吃的就是白水煮挂面。

    “这边鸟群丰富,从前猎鸟的人特别多,老付都是冒着生命危险为鸟儿们挡子弹。”同行的鸟类保护志愿者告诉记者,很多盗猎团伙都较不过付建国的“拼”劲和“轴”劲,通过与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林甸周边捕猎的人越来越少了。

    在付建国的推动下,大庆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立,现在已经有近百名志愿者。14年来,志愿者们自发组织巡护活动,加强护鸟宣传,人们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高。

    “随着黑龙江逐渐加大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湿地面积逐年增加,候鸟可迁徙地区也逐渐增多,鸟群种类与数量都在递增。”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关昀表示,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鸟类保护工作,加强野外巡护和责任管理,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加大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打击力度,多措并举开展春秋季候鸟保护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为构筑良好生态环境、打造鸟类栖息乐园而不断努力。

    资源禀赋、生态良好的黑龙江吸引了无数珍稀鸟类汇聚于此,守护鸟群安全的职责,就交给了付建国以及无数的“付建国们”,他们是专业的湿地巡护员,也是充满热忱的志愿者,更是生活在碧水蓝天下的大家。

    “护鸟是一辈子的事,爱鸟护鸟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护鸟的队伍中,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财富。”付建国说。

    赓续有用经验 擦亮“明珠”光芒

    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澄清明亮的松江湿地犹如镶嵌在城市群落中的一面镜子,照亮了两岸的繁荣。在这座“珍宝库”中,有着无数的生物资源。

    秋初之际,太阳仍旧热烈,一艘红皮艇,载着管绍贤以及她的志愿者团队,开启今日的护渔工作。

    “湿地与江水是相互依附的,保护松江湿地也就是保护松花江内的水生物种”,管绍贤介绍,她所带领的哈尔滨生态保护志愿者团队自2020年开始对松花江中的鱼类进行保护,在今年的禁渔期,他们共组织了20次行动,清理鱼挂子、地笼网,收缴捕鱼工具,在松花江进行鱼类放归,对沿岸渔民进行普法宣传,开展鱼类放归活动……

    “通过我们3年来的努力,以及在相关职能部门支持下,我们发现在松花江沿岸下网下笼、非法捕鱼的现象越来越少了。”管绍贤说。管绍贤有一个野保微信群,集结了省林草局野保处、各地市林政资源部门、森林公安局等多家职能单位,还有上百名来自全省各地市的志愿者。“政府+民间+媒体”的生态保护模式,筑牢了湿地保护的又一道防线,守护湿地的生态文明理念潜移默化地向更广更深处传播。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张大网,植物、飞鸟、游鱼,网内的每一个生命都很重要。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都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殷彤介绍,截至目前,我省现有湿地面积5250万亩,约占全国湿地总面积15%,位居全国第4,全省建立了10处国际重要湿地,数量居全国第1,103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75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1处湿地保护小区,丰富的湿地资源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十年来,黑龙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遵循“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原则,不断推动湿地保护修复,努力打造山清水秀的绿色生态空间,并明确提出着力建设“绿色龙江”,坚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的目标。

    殷彤表示,未来,全省各级林草部门将牢牢守住已有成绩、赓续有用经验,全面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多措并举开启龙江湿地保护新篇章。让更多的湿地明珠,成为黑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闪亮名片。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