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驻村干部在行动|乌苏里江畔的“鱼水情”

    佳木斯市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位于祖国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秉承赫哲族先民的技艺,这里的村民世代打渔为生。近些年搭上发展旅游业的快车,抓吉村里特色鱼馆、民宿宾馆也蓬勃发展起来。

    曹丽伟是村里的名人,靠水吃水的她经营着远近闻名的东极赫哲鱼馆。最近几个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工作队长孔辉带着两个队员陈广新、程邵华总是三番五次登门拜访,劝说曹大姐承包村里的特色宾馆。曹丽伟说:“自己擅长的原本只是打鱼做鱼,经营旅馆从来没想过,就一口回绝了。可是没过两天孔辉队长又来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曹丽伟承包了两栋楼14个房间。6月下旬开门迎客以来,客人源源不断。“过去咱渔民靠劳动养家付出辛苦就有收获,但可不敢经营旅馆,怕赔。现在看算是承包对了,这可多亏了咱孔队长!”

    正在制作鱼馆特色菜的曹丽伟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驻佳木斯市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工作队自去年到村开展帮扶工作以来,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村里走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抓吉村一直都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基础设施非常好,但村里的住宿、饭店以外来户经营居多,村里人很少参与其中。孔辉他们觉得,如果能有更多的本村村民参与其中,这会给村民和村集体带来更大的收益,不但要发动有经营潜力的村民站出来经营,也要让普通村民在产业发展中收益,让他们守家待地在村里就能打工赚钱,真真正正弃船上岸,吃上旅游饭。

    承包经营赫哲特色宾馆

    今年52岁的刘艳霞,和老伴是村里的脱贫户,一直以打渔为生的两口子是地地道道的渔民,可自打这一年多以前,刘艳霞有了个新身份——房嫂,不仅是称呼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更是家里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变化。刘艳霞说:“我真是没想到,50多岁了,守在家门口还能打工挣钱,一个月三千块,比有的城里人都挣得多!”像刘艳霞这样在村里打工的脱贫户,抓吉赫哲族村还有好几位,大家都说这多亏了村两委特别是驻村工作队的帮助。

    村里的“房嫂”刘艳霞

    除了想方设法让村里的脱贫户增收,自从2021年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工作队针对村民年龄增长,劳动能力减弱的情况,从村集体收入“家底”中拿出一部分为村里上岁数的老年群体提供了一份额外的保障。2021年12月开始,抓吉赫哲族村用村集体收益为60岁以上老人送上一份养老补贴。60岁以上老人每年补贴480元,70岁以上老人每年补贴600元,80岁以上补贴720元。村里“70后”老人马淑兰说,附近几个村就咱们抓吉村老人有补贴,虽然钱不多但够买米买面,老人们唠嗑时都说有了老有所养的感觉。

    工作队到“70后”老人马淑兰家询问情况

    村民的腰包鼓了,村里产业强了,工作队三人替大伙高兴的同时,每天依然在为村里的大事小情忙乎着,只有夜幕时分,才是他们的放松时间。抓吉赫哲族村位于祖国的最东方,这只工作队距离省会城市超过800公里,被誉为最远的省派工作队,有时候一个月甚至一季度才能回一次家。队员程绍华拿出手机跟家人视频,镜头对面2岁大的女儿,成了工作队的开心果。

    夜幕降临工作队与家人视频聊天

    孔辉说,驻村一年来,三人有辛酸、有艰难、也有沉甸甸的收获,未来的一年大伙要继续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大做深旅游产业,倡导乡风文明,发放一次性奖学金,用工作队的“辛苦指数”换村民的“幸福指数”推动乡村振兴。

    记者 那可 刘大泳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