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黄崖子:装满乡土故事的民俗村

    黄崖子位于呼兰河西岸。历史上由于河水经常泛滥,拉哈山一次次受到河水冲刷,内部的黄土逐渐暴露出来,形成了一处处陡峭的黄土悬崖,故称黄崖子。

    黄崖子距离兰西县城仅6.5公里。村里一条民俗景观大道,两侧是形态各异的民俗雕塑,每一处雕塑似乎都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二人转、货郎子、磨菜刀、钉马掌、锔大缸、做大酱等一系列雕塑惟妙惟肖,再现了东北农村的乡土风情。这样的雕塑有60组100多座。

    微信图片_20210925114518.jpg

    东北民俗文化博览馆(图片由兰西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兰西县兰西镇永久村黄崖子屯是较早破题乡村旅游的村。早在2001年,黄崖子屯便开始大刀阔斧搞旅游。

    如果说反映东北民俗的雕塑是黄崖子民俗村的外在表达,那么乔家大院和东北民俗文化博览馆,则是黄崖子讲述民俗故事的内在载体。

    据考证,1831年,山东登州人乔恒章一家因不堪忍受饥饿毅然闯关东,到黄崖子立灶开荒,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了。

    微信图片_20210925114514.jpg

    乔家大院(图片由兰西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永久村党总支书记姜春彬说:“当时搞旅游,乡村干部去赊木材和砖,大家都垫钱,你出2万元、我出1万元,把当时村里放农机具形成的一个大坑垫平,再建起一个院,又从民间收集一些老物件,就是最早的民俗馆,那时候馆里的东西几乎都是捐的。”2003年,东北民俗文化博览馆建成。2006年,乔家大院建成。

    黄崖子是3A景区,村内景区一直不收门票。游客络绎不绝,村民逐渐发展起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靠乡村旅游增收致富。这里每周的大集远近闻名,村民孙洪彬家里一口口大酱缸,打出了“俺家大酱”的品牌。

    微信图片_20210925114507.jpg

    村妇联主席滕雪华介绍展馆陈列的展品

    乔家大院是在乔家老房旧址复建而成的。乔家一直以“德善孝义”传家,靠耕种土地兴家旺业。曾多次为受灾百姓开仓放粮,深得百姓爱戴。今天的乔家大院已成为青少年学礼、知礼、行礼的体验馆。2018年,吕萍挂钱工作室入驻乔家大院,在这里创作和展示着兰西的挂钱文化,文创作品销售可观。

    如今,黄崖子民俗村被不断赋予更多标签,“中华德善第一村”、“年村儿”、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10925114530.jpg

    民俗馆里的儿童游戏展馆(图片由兰西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在讲解员赵丽萍的讲解词中有这样一段:“走进东北民俗文化博览馆,展示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劳动用具以及东北独特的方言俗语文化,它是一部记载平民历史的文化展览馆,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但和我们每一个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这些正在消失的老物件,您恍若在历史的岁月中再一次拾捡起人们不经意间遗忘的另一个世界。”

    是的,走进黄崖子,打开民俗记忆,莫忘乡愁。

    在这里,文化和旅游相加,这里的人们正谱写着乡村振兴的篇章,鲜花盛开在百姓心间。

    记者 董新英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