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一份核酸样本的4~6小时“旅程”

    27日13时30分,刚刚结束午休,在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各部门工作人员只稍作休息,便继续奔忙于各个岗位,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在有序、快速推进中……

    核酸样本接收

    此时,一辆核酸样本转运车停靠在专用接收窗口前。“第16批”,工作人员麻利地记下样本的当天批次,并登记好这批样本的“出身”——某航班、隔离点宾馆。消毒、迅速接收、装上推车……一批新鲜样本被“快递员”经专用通道快速转走。

    实验室大门

    下一站,基因扩增实验室。这个按国家标准建设、今年6月刚启用的实验室,犹如装备了精良武器的猎人静候着“猎物”。据哈尔滨市疾控中心病毒检验科科长怀清杰介绍,实验室从安全性、格局布置、硬件配备等方面都是很前沿的,目前,主要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PCR实验室入口

    在怀清杰的引导下,记者经过一更区、二更区进行了“全副武装”后,来到了核心区域——PCR实验室。此时,走廊一侧的一间实验室内,四名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检验,在他们身后的推车里是刚刚运进来的近千管样本,“看来,这又是一场将持续六七个小时的战斗啊!”怀清杰微笑着说道。

    紧张工作分秒必争

    在怀清杰讲解下,记者透过实验室与走廊间的透明窗,目睹了核酸样本的检测“旅程”。

    消毒后的样本进入实验室,经开转运箱、开密封桶、开密封袋“三步走”程序后,检验员算是与病毒“短兵相接”了。

    必要第一步是“震荡”,样本被置放在一台称为“震混仪”的小型机器上,充分震荡,为的是让病毒得到充分释放,“这步好比炒鸡蛋前将鸡蛋打散”,怀清杰作了个比喻。

    开盖、加样、关盖

    震荡完毕,检测员下一波操作如行云流水般展开:开样品管盖、加样、关样品管盖,这样的动作一天不知要重复多少次却需次次谨慎。

    下一步,对样本进行核酸提取,“就是在承载采样拭子的样品保存液中精准地抓取新冠病毒”,怀清杰解释道。

    核酸提取

    接下来,配置反应体系、加入提取的核酸,放入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中进行扩增,这可理解为,把数量极少的病毒进行成千上万倍的复制,方便最终找到病毒“元凶”。

    扩增分析,通俗地讲试剂盒里有可以找到核糖核酸的“侦察兵”,经扩增仪找到之后扩大,就可以根据图谱和数值分析出结果,。

    检测员进行扩增分析

    最终,结果判定也就是报告环节,怀清杰说,一般情况下一份核酸样本4~6小时即“验明正身”,但结果可疑无法判定时,检验人员还要以两至三种不同灵敏度试剂,对可疑结果样品进行复检。

    专注工作

    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却很熟练

    采访中记者发现,实验室完全在密闭的环境中,且走廊内、实验室内均有监控环境值的仪表。“操作中,气体外泄造成污染十分危险,所以,实验室一直处于负压状态,保证空气单向流通。”怀清杰继续说道,在此“硬核”保护下,加之每次进入实验室都要着三层防护服、戴双层手套,我们检测组每个人的面部、胳膊上都有被层层包裹后出现的勒痕,经常是手上的湿疹刚下去就又要“上岗”了,但相比能稍微休整一下、回家看看孩子和父母,这些又不觉得怎样,“没什么,习惯了。”如此一份艰辛的工作被怀清杰轻描淡写地描述着。

    双层手套被汗水浸湿

    脱下防护服,检测员的胳膊上布满沟壑

    随时接样、随时检测,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哈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组这支队伍,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寂寞来自进入实验室一次,就要在三级防护服憋闷下一呆五六个小时;考验基于自去年发生疫情以来,经他们手检测的核酸样本已近20万份计40余万人。

    检验,一直在进行

    文/记者 刘莉 摄/记者 张澍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