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龙江人眼中的袁隆平:布衣国士 无私奉献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多年来,袁隆平院士给黑龙江这片热土和黑龙江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记忆。我们今天走近两位黑龙江人,试图从他们那里,勾画出黑龙江人眼中的袁隆平院士画像……

    黑龙江水稻专家潘国君:袁老布衣布鞋,低调朴实

    5月22日,在袁老去世一个多小时后,记者经多方打听联系到了黑龙江著名水稻专家潘国君,他也刚刚得知袁老去世的消息,非常悲恸。

    2006年,时年76岁的袁隆平院士来到黑龙江进行调研活动,由潘国君陪同。

    据介绍,当时恰好沈阳举办一个超级稻的研讨会,趁这个机会,省农业厅向袁老发出了邀请,请他顺道提前到黑龙江看看,为黑龙江的水稻产业指点迷津。于是,2006年9月,袁老踏上黑土地,达成了调研黑龙江水稻产业的愿望。

    袁隆平在稻田中留影

    “袁老是个低调朴实的人。”潘国君说,袁老当时给人的印象就是精力充沛,一身布衣、一双布鞋,在田间健步如飞,只要提到水稻就有说不完的话题,他详细观察了北方水稻的性状,提出了许多水稻专业技术上的问题。

    在五常的调研持续了一上午,回到哈尔滨短暂休息,袁老又到某高校做了一下午的学术报告,于第二天早上回到沈阳参加超级稻学术会议,行程安排得满满的。

    临走时袁老希望今后能再来黑龙江,到三江平原做调研,但因工作繁忙,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此后,袁隆平科研团队派出人员在黑龙江的庆安等水稻产区合作指导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现在这些科研项目仍在继续。

    袁隆平来到稻田

    黑龙江寒地粳稻育种专家刘传雪:他的无私值得后人借鉴

    黑龙江寒地粳稻育种专家刘传雪介绍,袁老是水稻技术的泰斗,在行业内起到标杆的作用,国内的水稻育种技术发展得这么快,达到国际领先地位,与袁老这么多年的引领是分不开的。


    袁隆平查看稻子的长势

    2014年,刘传雪有幸在海南的一次学术会议上聆听了袁老的演讲,讲的是水稻的株型。株型理论就是袁老一直在强调的水稻培育优良品种的重要理论,株型就犹如水稻的框架,架子搭好了才能产出更多的稻米,这一理论影响深远。东北采用的水稻品种为常规稻,并非袁老研究的杂交稻,但他的株型理论包括其中更多的技术细节,让东北的水稻研究和今后的发展都获益匪浅。

    袁隆平题字 (图片均为资料片)

    “袁老的工作是开创性的,他的无私更值得后人借鉴。”刘传雪说,发现败育株后,袁老没有把它隐藏起来,只供自己研究,而是分发到全国,进行生产大协作,使国内的杂交稻研究进展迅速,最终获得国家科学奖的是包括袁老在内的4名专家。

    袁老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影响着整个学界的风气,后来的学者专家面临着商业化的考验,继承袁老学术理论的同时,也应该传承他的精神。

    记者 王萌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