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科技健康
    一堂珍贵的生命急救必修课
    哈医大二院“心肺复苏进高校项目”活动纪实

    “心肺复苏进高校项目”走进省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实训现场。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田为 曹玥 本报记者 霍营

    为提高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中的急救意识,增强急救处理能力,普及急救知识,近日,“心肺复苏进高校项目”团队以“生命‘救’在身边”为主题,先后走进黑龙江省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和哈尔滨师范大学。作为项目发起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永晨教授、副院长贾海波教授带领专家团队为万名大一新生进行了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实训。

    “胳膊肘要绷直,力度要再大一些”“自己数着数,按照节奏来”……在实训现场,医护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着心肺复苏的紧急处理方法和急救措施,并使用模拟人现场演示心肺复苏的方法,包括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按压手法、人工呼吸方法等,帮助大学生们清楚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据了解,“心肺复苏进高校项目”实训专家组由哈医大二院急诊科、心内科、ICU、全科医疗科、课题组成员及相关管理部门人员组成。医护人员现场操作演练技术规范,讲解操作角度、力度和强度,帮助同学们认真练习动作要领。参加活动的学生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学习,达到了预期效果。

    “这是我第一次沉浸式体验学习心肺复苏方法。在按压人体模型的时候,深刻体会到救人是非常专业的事情,一点都不能马虎。”一位同学说,在老师讲解的时候,用手机录了下来,准备发给家里人也学习一下,遇到需要急救的情况可以有能力去帮助别人。

    王永晨教授表示,心肺复苏是国际公认的用于心脏骤停最有效的生命支持技术。紧急事件中,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第一目击者”能够正确判断伤病员情况,第一时间给予正确的基本的心肺复苏支持,可大大提升生命救治的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保障人民的生命与健康。

    王永晨说,现阶段在我国实现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全民普及无法一蹴而就,可以优先在组织有序、管理规范并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特点的高校大学生中普及心肺复苏教育,打破以往心肺复苏教育在以职业特征为划分群体中普及的局限性,稳步快速提升公众急救能力,普及徒手心肺复苏的最优教育实训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特有的知识传播与行为促进影响力,逐步带动其他群体,覆盖每一个家庭及社会各个领域。“多一人会急救,就多一分生的希望。”他说。

    2015年,王永晨教授作为“心肺复苏进高校项目”的发起人,进行了大量调研和推进工作,近3年时间与省内多家高校达成课题合作协议。

    据悉,下一步,哈医大二院还将走入省内更多高校,让每位学生都能规范地熟练地掌握心肺复苏这项急救技能。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