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方正 虾稻共作增值增收

    冯国清用网兜收获小龙虾。

    □文/摄 臧祥冬 本报记者 白云峰

    初秋时节,在方正县松南乡黎明村馨祎家庭农场,稻田里养殖的寒地小龙虾迎来了丰收。

    农场理事长冯国清用网兜捕捞活蹦乱跳的小龙虾,难掩喜悦地说:“今年我们家庭农场拿出100亩稻田养殖寒地小龙虾,现在看是大丰收了,每亩地能增加500元收入。”

    据冯国清介绍,去年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稻田地里养殖了5000只由哈尔滨市农科院研究培育的寒地小龙虾。经过仅2个月的养殖,小龙虾销售纯收入近3000元。今年,尝到了甜头的冯国清将养殖面积由原来的10亩地扩大到100亩,养殖的小龙虾也由原来的5000只增加到5万只。

    冯国清说,农场在哈尔滨市农科院高级工程师邹作宇精心指导下进行了小龙虾规模养殖,虾稻共作一个是对水稻起到双减作用,减化肥、减农药,再一个是能够提高稻米的品质和品牌竞争力。

    水稻品质提高了,当地稻米加工企业也主动找上了门。冯国清说:“农场和秋然米业公司签订了订单,收购每斤稻子又给我们增加了5角钱。这样我们一亩地的水稻能增收750元,再加上小龙虾的销售收入,每亩地共能增收1250元。”

    方正县是全国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作为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县,随着方正大米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如何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成为当地政府的工作重点。据方正县副县长高守星介绍,方正大米已经成为方正县的靓丽名片,方正大米的品牌价值已达126亿元。为实现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方正县首先实施了富硒战略,再者就是积极组织农民开展了鱼稻、虾稻、鸭稻和蟹稻的立体种养,从而让农民真正地得到实惠。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大米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更加生态、绿色的鱼稻、鸭稻、蟹稻、虾稻在方正县应运而生。由于增收明显和消费者认可,也让更多当地的水稻种植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入了生态水稻种植的大军。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