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与长三角携手·观察丨读懂“强富美高”江苏 推动龙江振兴发展

    紫金山实验室。

    紫金山实验室综合试验平台。

    恒力集团生产车间。

    苏州工业园区展板上的3张图片。本报见习记者 全思明摄

    从紫金山实验室 看如何激发人才活力

    □本报记者 孙铭阳

    紫金山南,九龙湖畔,钟灵毓秀汇金陵。

    这里聚集超过1000人的海内外高端研发队伍,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省部级高端人才60余人,科研人员博士比例超过30%;

    这里于2018年揭牌,重点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在未来网络、B5G/6G通信、网络安全等领域取得一系列世界领先成果,创造了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多项“全球第一”。

    这里正是作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紫金山实验室。7月20日,黑龙江省党政代表团在南京学习考察把这里作为江苏行程的重要一站。

    对于实验室而言,人才是根本,科技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竞争。如何设计体制机制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激活人才创新一池春水,是紫金山实验室成功的秘籍。

    紫金山实验室实施以刘韵洁院士、尤肖虎教授、邬江兴院士领军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分别组建了未来网络研究中心、普适通信研究中心和内生安全研究中心,服务中国2030网络、通信、安全领域面向现代制造业、天地一体化网络等产业生态与价值链。

    “首席科学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按照自己对相关领域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凝练研究项目,在技术路线确定、科研团队人员选用及科研经费使用上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学术委员会提供学术咨询意见和建议,实验室理事会则负责批准研究项目立项和资金预算。”实验室科研部部长齐望东说。

    这份自主权有多大?举个简单的例子:刚入职的新人就可以负责与龙头企业、大院大所合作的工作组,攻关解决行业重大痛点问题。

    有了这份自主权,紫金山实验室不仅高端人才集聚,人才“蓄能”功能凸显,科研工作也有了更高效率。未来网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晨是一名90后,入职4年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实验室提供的平台,他说:“这里能为想要干事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了类似于创业的宽松环境,但又没有创业的后顾之忧。”

    说到创业,紫金山实验室拥有的知识产权可由科研团队以多种形式自主转化,科研团队享有90%的收益。“这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促进团队积极将原始成果导入创业团队,进入市场中接受检验,产生更多社会效益。”实验室未来网络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陈平平说。

    事业法人单位,不设行政级别,按市场化机制运营,紫金山实验室突破传统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一种区别于高校、科研院所的全新模式,不囿于编制薪酬的限制更加灵活,“集中力量办大事”,使得人员组成更加多元,创新活力更加涌动,推动科研提质增速。

    一座城市、一个省份的发展离不开对先进经验的吸收和学习。此次考察紫金山实验室,其“政策机制放活,确保人才引得来,需求导向清晰,确保人才用得好,发展环境创优,确保人才留得住”的做法,一定会为黑龙江激活人才春水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解码苏州工业园区 “产城融合模式”

    □本报记者 孙铭阳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一块展板十分引人注目,上面有3张图片:1994年手绘规划图、2012年实景和2022年实景。近30年过去了,实景与规划图几乎完全一致,不禁让人感叹:这是怎样的前瞻眼光与发展魄力才能在巨变之中亦有不变。

    答案就在展板中,“一张蓝图绘到底”。遥想1994年,伴随着挖掘机的阵阵轰鸣,苏州工业园区从规划图纸向现实图景徐徐展开。一家家企业落地、一幢幢楼宇落成、一个个居民小区相继投用……29年来,园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00亿元,上缴税收8000多亿元,引进外资项目超5000个,实际使用外资近4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4万亿美元。

    提到工业园区,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地处偏远、工厂密集、环境污染等关键词,但苏州工业园区,更像是一座城。这里有塔吊忙碌运转,正在破土动工的恒力集团总部;这里也有苏州超高层建筑——苏州国际金融中心,乘坐高速电梯倏忽之间即可抵达92层;这里有大院大所37家、中外名校3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89家、上市企业61家;这里也有烟火漫卷的“邻里中心”,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受实实在在的幸福;这里有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专家278名,外国高端人才1565人;这里也有供人休闲放松的独墅湖和金鸡湖。

    苏州工业园区,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一座充满温度的科技与人文充分融合的城。

    从单一的经济功能区走向现代化城市综合功能区,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探索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道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科学统筹布局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合理把握开发节奏,不断丰富和提升城市功能,这是在了解园区发展历史后,给人最大的感受。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首个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坚持以创新为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赋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千亿主导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新模式,实现工业园区向创新园区华丽转身。

    走出展示中心,再度环望园区,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与车流中,仿佛看到了园区29年的桑田巨变。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现代化产业为基础,以国际化城市为载体,开放创新产业城市融合,生产生态生活并进,打造高科技产业新城,这是苏州工业园区29年来的生动实践。

    从一滴油 到一匹布

    □本报记者 孙铭阳

    黑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长三角考察,其中一站来到苏州吴江的“绸都”盛泽镇,恒力(苏州)产业园正坐落于此。恒力集团作为世界500强企业,2022年营业收入6117亿元。千亿民企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是什么?

    炼油-石化-精细化工-薄膜-工程塑料-化纤-纺织全产业链发展,恒力人将其称为“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发展之路。这条路有多远?恒力人走了29年。

    1994年,年仅24岁的陈建华收购濒临破产的原吴江化纤织造厂,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商业版图。

    面对传统纺织化纤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全球产业技术变革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陈建华开始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着力发展纺织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

    回顾恒力集团的发展过程,有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一是2002年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成立,企业向上游产业链——化纤迈出了第一步。二是2019年5月17日,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至此,恒力打通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

    在恒力(苏州)产业园的工业丝生产车间,充满了科技和智能元素,通过引进世界先进生产设备,基本实现了无人化和“黑灯化”生产。“一个企业能否成功,关键在创新、在人才”,正是在这种“创新情怀”的辐射下,近年来,恒力集团开启了转型升级的新征程,旗下纺织化纤企业迈入新时代,建设了多个智能化工厂、智能化车间,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并获得省市两级“智能工厂”等多项荣誉称号。

    恒力集团的成功绝非偶然,立足于纺织行业,不断根据自身需求向上游延伸,从而实现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有多大?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全球最大,一根超细旦单丝的直径约为头发丝的十六分之一,一千克超细旦单丝的长度可以绕地球一圈。

    企业有多强?在恒力,一分钟,38吨原油由自备码头输入生产基地;一分钟,生产PTA33吨,年产能1700万吨,规模全球最大;一分钟,生产芳烃9.9吨,年产能520万吨,提高国内芳烃总产量30%;一分钟,产出面料7610米,年产量40亿米,40000台织机赋予高档面料千姿百态,纺织生产基地为全球最大……正是这无数个“一分钟”,让恒力集团在做强实业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