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瑶 本报记者 刘楠 赵吉会
近日,中央政法委办公厅发布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名单,大庆市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同时,大庆市以未成年人检察履职为牵引共筑市域未成年人保护“童心圆”工作经验被确定为65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之一,是全国唯一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为主导形成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经验。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大庆市聚焦校园欺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社会治理顽疾,坚持以“我管”促“都管”司法理念,以能动履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走深走实,在社会治理当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惩教结合用“法治”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出实效
大庆市坚持把依法惩戒和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紧密结合,以检察力量汇聚未成年人保护合力。
提出精准化量刑建议。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能用尽用、规范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确需起诉案件提出精准化量刑建议。2020年以来,全市共不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42人、不起诉15人、附条件不起诉74人,涉罪未成年人认罪认罚率达98%。
对症下药重矫治。开展涉案未成年人法律援助120余人次,帮助26人返校复读、7人参加高考、3人顺利就业。2020年以来,针对涉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开展社会调查131人次,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率100%。
采取临界预防措施。制定大庆版“督促监护令”,对存在严重不良行为、不满刑事责任年龄的涉罪未成年人,检察机关会同公安机关、妇联等部门共同落实分级处遇、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共对152名未成年人开展保护处分,对84名涉罪错未成年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下发督促监护令200余份。
多方联动用“心治”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见成效
大庆市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当中,与社会支持体系成员单位共同发力,大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经验被最高检写入《未检工作白皮书(2021)》。
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建立全省首支涵盖市县两级、统一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力量,建成工作站29个、志愿团队43个,家庭教育指导师库659人,实现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全覆盖。300余个家庭获得针对性家庭教育指导、52个未成年家庭得以重建亲子关系。
开展各类宣传引导活动。以“油城·童心圆”未检团队和家庭教育指导师为主,首创“阚阚而谈”家庭教育“抖音”直播。举办家庭教育指导精品课评选活动,拍摄主题微电影、微动漫等作品26部。各类检察开放日活动累计邀请1000余人次社会各界人士参观,法治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覆盖全市20余万名在校学生。
建立校内教育机制。全市检察机关担任法治副校长141人,实现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全覆盖”,累计为321所学校开展法治教育430余次、覆盖学生2万余人。在全省率先建立法治副校长线上工作平台与线下工作站,119部预防性侵、防骗反诈、远离毒品等优质课程在平台免费学,其中《校园暴力施暴者的家庭应对》获全国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精品网课优秀奖。全面创建“零犯罪”“零暴力”校园,237所学校建立预防性侵、校园欺凌工作机制。
以治促防用“常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有质效
大庆市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考核内容纳入市域社会治理年度重要工作,采取系列举措扎实开展。
完善智慧未检平台建设。建立和推动运用全省首个智慧未检“云”平台,吸纳39个政府部门、4个社工组织、311所学校、871个妇联组织链接进入。将社会调查、观护帮教、亲职教育、心理疏导等特殊检察制度纳入板块,实现对未成年人特殊检察制度的100%全覆盖、全记录、全跟踪,形成未检社会支持体系的线上功能链。
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与公安、文旅、市场监督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未成年人纹身、电竞酒店、违规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兑付彩票奖金等专项监督行动,对2855家烟酒销售场所、167家彩票销售点、130余家电竞酒店、118家纹身刺青店、美容美发店排查全覆盖,对120余个问题进行严厉查处,针对有关部门不履行监管职责制发检察建议6件,并跟踪督促整改,推动未成年人享有良好社会成长环境。
以强制报告形成工作合力。推进数字检察与未检工作深度融合,形成“数据融合+智能排查+人工审查+社会治理”的“四步式”监督模式,实现对相关主体强制报告“智慧监督”,共核实违反强制报告制度线索4个,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4件,推动强制报告制度刚性落实,促进全社会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