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冰城声音
    硬核科普在中央大街成功“出圈” “小粉丝”一天14刷

    12日上午,哈工大中心一周年纪念活动在哈尔滨市中央大街134号举行,哈工大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展同期揭幕。活动现场,37位教师获颁哈工大中心科普专员荣誉证书,39名学生获颁哈工大中心科普推广员荣誉证书,10名学生获颁哈工大中心优秀学生志愿者荣誉证书,哈工大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展同期揭幕。

    大学生创新创业展开幕揭牌

    2022年5月,由哈工大和哈尔滨市道里区政府合作建设的“哈工大中心”正式面向社会开放。作为全国高校第一个在主要城市核心商业区建设的大学品牌形象展示店,一年来,哈工大中心立足学校科研优势,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足开好科普教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近150个校内外团体到此参观见学,不仅成为全国各地游客到哈尔滨“打卡”的新地标,还成为备受青少年追捧的“第二课堂”,让百年老街焕发出新的气息。

    探索“航天科普+航天思政”大中小学一体化育人模式

    5月10日,哈工大中心揭牌并面向公众开放一周年,哈工大课堂也迎来第100期科普讲座。哈工大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为哈市中小学生代表及线上网友呈现了一场科普盛宴。

    哈工大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为中小学生做科普讲座

    自运营以来,一批国家高层次人才、教学名师及学生社团负责人等纷纷走进该中心哈工大课堂,将有趣、有料的科普知识“搬”进百年老街,一堂堂沉浸式互动课堂成功“出圈”,受到青少年追捧和社会好评。

    今年中国航天日,哈工大联合多家主流媒体推出“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航天主题大直播,将哈工大课堂搬进了校园航天馆。课堂上,该校赵京东、朱嘉琦两位航天专家动情讲述哈工大以“硬核”科技助力航天强国的建设历程,激发青少年未来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理想信念。两场直播累计观看超700万人次。

    一大批教师走进哈工大课堂为青少年开启航天梦

    “什么是登录火星的黑色九分钟?”“格斗机器人是怎样进行战斗的?”......从线下“小”课堂,到线上“大”课堂,从庞大的“地面空间站”到“火星车”“机械臂”,从土豆发电到微波炉里“种”水晶......一年来,哈工大课堂积极探索“航天科普+航天思政”大中小学一体化育人模式,日益成为展示中国航天第一校“尖兵”形象的重要平台。

    此外,“未来工程师”工作坊、寒暑期学校、开学第一课、航天周等特色科普活动也收获了一大批忠实“小粉丝”,有的“小粉丝”甚至场场不落。

    基础学科趣味课堂

    图片说明:在“小小科学家寒假课堂”该校物理学院学生向同学们演示“消失”的瓶子

    “这里有我们要追的‘星’!”

    哈工大中心创新策划系列展览展示,通过杰出人才培养的生动故事和国之重器打造的鲜活事例,为社会公众生动呈现百年哈工大卓越发展的强劲动能。

    在哈工大中心“打卡”,参观者总会在紫丁香二号模型、FAST模型、新体制雷达模型前围观驻足。一位青少年表示:“来了还想来,今天已经14‘刷’了”;在中心的杰出人才厅,你会被哈工大杰出人才培养背后的“大师”群像及“一生只做一件事”、“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等感人故事所震撼。青年学子纷纷点赞:“这里有我们要追的‘星’!”“一代代哈工大人始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他们的名字应该闪耀在新时代的苍穹。”

    小朋友们专注进行机器人竞技比赛

    哈工大中心杰出人才厅

    创新创业典型成果展品科技感十足

    播下一粒科学的种子,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为展示好哈工大形象、讲好哈工大故事,一年来,哈工大29个基层党委、140个基层党支部超过1000名党员教职工志愿者,参与到科普讲座、展馆讲解、服务接待等志愿服务中来。哈工大中心学生服务队累计近2000人次参与每天12小时的全年志愿服务,同学们用真诚和热爱赢得了受众百分百的满意度。

    青少年在哈工大中心参观见学

    学生志愿者为参观者介绍学校相关情况

    哈工大学子纷纷走进哈工大中心讲述创新创业故事

    哈工大全媒体中心结合受众需求,精心制作的百余部视频作品成为哈工大中心对外展示的独特亮点。《我和我的“院士班主任”》《在哈工大,“创”出未来!》《我在哈工大上滑雪课》等制作品在“粉丝”口中如数家珍。

    该校电信学院杨强教授和团队多次参与哈工大中心讲解工作,回忆起到中心安装调试新体制雷达科普模型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为让模型达到最佳展示效果,我们团队几位老师拿出了做科研的劲头。”

    “面对不同年龄阶段受众提出的问题,我们如何深入浅出地进行解答?如何在短短一两分钟内,让他们认识新体制雷达的特点和能力?”杨强说,他和团队成员在一次次讲解中不断提升自己,也常会碰撞出新的火花。

    去年7月一天,该校土木学院副教授张清文被邀到哈工大中心做科普讲座,而那一天恰好是他儿子生日。“原计划带孩子去游乐园,但讲座恰好被安排在同一天,最终带上儿子一起去做讲座。”张清文说,“望着和儿子年龄相仿的孩子们一双双闪光的眼睛,心中很温暖,我希望我的讲座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粒科学的种子,期待它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张清文副教授参与志愿服务(图片由哈工大提供)

    • 通讯员:马晓雪;记者:赵一诺;视频:周姿杉 赵一诺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