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代君
我的妈妈叫任彦,1933年4月17日出生,出生地是天津。
1937年冬天,妈妈五岁的那年,姥姥带着她离开天津,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几经辗转来到了边境饶河,姥姥和她说是来找姥爷。妈妈说,姥姥领着她,走过很多的村屯,见过很多的人,蹚雪过山,迷过路。妈妈说,姥姥提起姥爷的名字却没人知道,她还打听东北抗联队伍的去向……
妈妈记得,有一天,姥姥带着她,来到一个叫东安的村子。叩开一家的门,说是讨口水喝。主人是一对老夫妻,姥姥和主人聊得很投机,见他们没有儿女,心地又善良,于是谎称去厕所,之后姥姥再也没回来。
妈妈说,姥姥独自去找姥爷了,从此杳无音信。妈妈日夜喊着找姥姥,在泪水中长大。等到饶河解放了,妈妈到县人民政府找,多方寻找都没有结果。
后来,妈妈和我说:“你姥姥哪儿去了,找到你姥爷了没有?他们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你有文化,你可以找找他们。”
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姥爷可能是一个牺牲者,应该从东北抗联英烈名录里寻找。我到饶河县查过县里的史志,在东北抗联英烈名单里没有找到“任”姓的人。后来我不断地扩展寻找的范围,我查到了所有英烈的名录,还是没有结果。
在和一些研究东北抗联史的专家们探讨追寻姥爷踪迹的时候,他们说,你知道有多少东北抗联战士,叫什么?姓什么?战死在哪里?有谁知道啊!在名录里是看不到的。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战死荒野,他们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白山黑水之间。
随着寻找姥爷的脚步,我看到东北抗联队伍艰苦卓绝的不可磨灭的战斗历史,也看到了一场场东北抗联战士与日军决一死战的战斗!我看过一本东北抗联战士的回忆录,里面有一句话让我震撼:“能第一次执行任务回来的是幸运,能第二次执行任务回来的是万幸,能第三次执行任务回来的是奇迹。”看到东北抗联历史,我体会出两个字:忠诚。
1998年12月24日,外边下着大雪。妈妈在弥留之际,拉着我的手,声音微弱地说:“那天也是这么大的雪,你姥姥把我扔在了别人家里。她的心真狠,把我这孤苦伶仃的孩子扔在这世上。嗨!活着见不着,死了该见着了……”
姥爷姓甚名谁?他也许连个名字也未曾留下。实际上,姥爷已经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叫“东北抗联战士”。他和他战死沙场的战友们的民族魂犹在,那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魂。他们的战斗身影铭刻在史卷上,鲜血染红了抗联的那面军旗!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作家协会)